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见二疑二无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一遍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十一遍使。(参见:十一遍使)
十一遍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遍行因之惑,七(参见:二疑二无明也。见六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十问举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论场之论题也。
十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曰净土十疑论。又曰阿弥陀经决十义。一卷,天台著。
三阶五疑
【佛学大辞典】
(杂语)西方要决通三阶行者对于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舍之迷情也,岂得生于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于净土耶?三、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回耶?四、三乘之圣众,垂化而应现于娑婆,但宜于此处忏除其罪,今厌此处而向西,岂与大慈结怨耶?五、弥陀之净土,上代上行之人所修,非末代凡愚之所及。今当礼忏地藏菩萨受机教相应之益。尊上机上法,岂得成功耶?要决主一一通之。
三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疑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无定心故,于佛法无所获,疑有三种:一疑自,二疑师,三疑法。出禅波罗蜜门三。
【佛学常见辞汇】
疑自、疑师、疑法。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三种焉。
〔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
〔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自既无道,何能教我?作此疑慢,禅定不能发生也。
〔三、疑法〕,疑法者,谓疑所受之法,非正真之道,故不敬信受行,既不信受,禅定亦不能发生也。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禅家所谈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经典,(参见: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不疑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净肉之一。谓此肉为不疑其为我而杀之净肉也。
【三藏法数】
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
决疑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说法,虽受听者之难问,然得自由自在解决,故心中无所畏怖也。
【三藏法数】
决疑者,决剖一切众生之疑难也。谓凡有一切来难问者,菩萨悉能如法剖决而答,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决疑业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妙法决疑业障经之异名。
见闻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为三根。戒学之名目也。现见现闻,虽非见闻而心疑有之也。行事钞上之二曰:「四分云:若有人举罪者,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便唤所告之人,对僧训答,先问见闻疑三根。」
阿弥陀经决十疑
【佛学大辞典】
(书名)别称十疑论。一卷,天台大师著。
除疑怪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除盖障院八菩萨之一。一名除疑盖。密号曰巧妙金刚或功德金刚。众生有疑怪者,故此菩萨以强断其疑网为德。
婆疑质垢
【佛学大辞典】
(植物)树名。(参见:波利质多罗)
净土十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隋智者大师说。
无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疑惑也,闻法信而不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