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疑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罗汉之第三。
净土十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出十疑。通释之以劝诱往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见净土十疑论。
群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释净土群疑论之略称。宋僧传谓之决疑论。七卷,唐千福寺怀感撰。其注解有探要记十四卷,钞二十卷。
像法决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列之于伪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为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疑经结成涅槃。」释签十曰:「彼像法决疑结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谛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
【佛学常见辞汇】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疑续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果之道理,断定为决无,名为邪见。有此邪见者,为断善根之人,以其断灭一切之善根不使发生故也。然此邪见之人,有时触于善缘而生或有因果道理一念之疑,则此时已断之善根再续生,谓之疑续善。俱舍论十七曰:「续善疑有见。」疑有者或有因果理之疑念也。见者决定为定有之正见也。
疑是解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疑为知解之律渡也。涅槃疏十三曰:「疑是解津,复是惑本。」三德指归十八曰:「疑是解津者,津谓津济。由疑故得解,则疑是解之津济也。」辅行四之四曰:「师法二疑,须晓其时。若未入三昧来,于此二法,若不疑者,或当复杂邪师邪法,故应熟疑思择之,疑为解津,此之谓也。」南山戒疏一曰:「由涉疑故,是解家法。」
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十心)
六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三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决定心也。九闇心,于无疑虑之法生疑虑也。十明心,于不疑虑之法无疑虑修行也。十一积聚心,以无量为一为性也。十二斗心,互相是非为性也。十三诤心,于自己而生是非也。十四无诤心,是非俱舍也。十五天心,心思随念成就也。十六阿修罗心,乐处生死也。十七龙心,思念广大之资财也。十八人心,思念利他也。十九女心,随顺欲情也。二十自在心,思惟欲我一切如意也。二十一商人心,顺修初收聚后分析法也。二十二农夫心,须随顺初广闻而后求法也。二十三河心,顺修依因二边法也。二十四陂池心,随顺渴无厌足法也。二十五井心,如是思惟深复甚深也。二十六守护心。唯此心实,馀心不实也。二十七悭心,随顺为己,不与他法也。二十八狸心,顺修徐进法也。二十九狗心,得少分以为喜足也。三十迦楼罗心,随顺朋党羽翼法也。三十一鼠心,思惟断诸系缚也。三十二歌咏心,三十三舞心,修行如是法,我当上升种种神变也。三十四击鼓心,顺修是法,我常击法鼓也。三十五室宅心,顺修自护身法也。三十六师子心,修行一切无怯弱法也。三十七鸺鹠心,常暗夜思念也。三十八乌心,一切处惊怖思念也。三十九罗刹心,于善中发起不善也。四十刺心,一切处发起恶作为性也。四十一窟心,顺修为入窟法也。四十二风心,遍一切处发起为性也。四十三水心,顺修洗濯一切不善法也。四十四火心,炽盛炎势为性也。四十五泥心,四十六显色心,类彼为性也。四十七板心,顺修随量法,舍弃馀善故也。四十八迷心,所执异所思异也。四十九毒药心,顺修无生分法也。五十罥索心,一切处住于我缚为性也。五十一械心,二足止住为性也。五十二云心,常作降雨思念也。五十三田心,常如是修事自身也。五十四盐心,所思念彼复增加思念也。五十五剃刀心,唯如是依止剃除法也。五十六弥卢等心,常思惟心高举为性也。五十七海等心,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也。五十八穴等心,先决定彼后复变改为性也。五十九受生心,诸有修习行业彼生也,六十心,梵本缺文,阿阇梨言缺一猿猴心,行者之心散乱不住一处也。大日经疏二曰:「然此六十心。或时行者本性偏多。或由行道用心。发动先习。或一时杂起。或次第而生。当于一切时留心觉察。自然得顺净菩提心。」
疑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诸谛理怀犹豫,无决定之见也。十种见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对真理怀著犹豫不决的见解,是十种见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诸法,或执有我,或执无我,或执为常,或执非常等,心生犹豫,不能决了,是为疑见。
【三藏法数】
谓于诸谛之理,心怀犹豫,无决定见,是名疑见。(诸谛理者,谓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疑刺
【佛学大辞典】
(譬喻)疑念害善根,故譬以毒刺。万善同归集六曰:「坚信根,而拔疑刺。」
疑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疑惑所驱役,而流转于三界,谓之疑使。十使之一。大乘义章六曰:「使者如地论说:随逐缚义,名之为使,盖乃就喻以名烦恼。如世公使随逐罪人,得便系缚。烦恼亦尔,久随行人,系缚三有,不令出离,故名为使。有人释言,驱役名使,于义无爽,但非经论。」法界次第上之上曰:「使以驱役为义,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
【佛学常见辞汇】
十使之一。(参见:十使)
【三藏法数】
疑即犹豫不决也。谓诸众生,迷心乖理,不能通达法相,由此疑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三藏法数】
迷心乖理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十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十大惑。亦曰十根本烦恼。此中分利钝二种。贪瞋痴慢疑五者,谓之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者,谓之五利使。(参见:五利使及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为根本,故标出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四使通于见思二惑,疑以下之六使,唯为见惑。又大乘唯识之义,四使与身边二见之六使,通于见修,疑与邪取戒三见之四使,唯为见惑。见大乘义章六,法界次第上之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瞋,瞋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佛学次第统编】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使 谓贪、瞋、痴、慢、疑也。
二、五利使 谓身、边、邪、取、戒也。
钝谓迟钝,谓此五种妄惑,由推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而言,故名为钝。利即快利,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瞋使。
〔三、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是为痴使。
〔四、慢使〕,自恃轻他之心名为慢。谓由恃己种姓、富贵、才能,轻蔑于他,是为慢使。
〔五、疑使〕,迷心乖理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六、身见使〕,谓于名色阴入界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为身见使。(阴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入,故名十二入也。界即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也。)
〔七、边见使〕,谓于断常中,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为边见使。(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死已不生,故名断见;复计此身死已后当再生,故名常见。)
〔八、邪见使〕,谓邪心取理,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一阐提行,是为邪见使。(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九、见取使〕,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著,及行道之时,虽入种种观门,而真明未发,谬计所得为真、为胜,心生取著,是为见取使。(真胜法者,谓佛之正法,为真、为胜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真明未发者,谓本性之明,未显发也。)
〔十、戒取使〕,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外道妄持鸡狗等邪戒,执为正戒,是为戒取使。(鸡狗戒者,谓外道妄计前世从鸡狗中来,即独立、啖秽,而行苦行也。)
疑城胎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于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于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之名。为疑惑人所住,故曰疑城。为胎生之宫殿,故曰胎宫。但笼居宫殿中,不得见佛闻法之益,故曰胎生。以其似四生中之胎生,故云。无量寿经下曰:「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者。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教行信證六曰:「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著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疑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疑念与后悔。法华经序品曰:「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馀。」
疑根
【佛学大辞典】
(譬喻)疑念深入于心,譬如根。万善同归集六曰:「智刃绝挥,疑根顿断。」楞严经二曰:「佛哀悯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疑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疑惑之执念。断于见道者。唯识枢要上本曰:「远离疑执,起处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