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6,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唯识随疏翼
经疏与现图相违
华严经疏注
华严大疏
华严大疏钞
最胜王经疏
无量义经疏
无量寿经义疏
尊胜陀罗尼经疏
粥疏
疏
疏山
疏勒
疏头
佛类词典(续上)
唯识三个疏唯识随疏翼
经疏与现图相违
华严经疏注
华严大疏
华严大疏钞
最胜王经疏
无量义经疏
无量寿经义疏
尊胜陀罗尼经疏
粥疏
疏
疏山
疏勒
疏头
唯识三个疏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唯识枢要,唯识了义灯,唯识演秘也。唯识枢要辩成唯识论中之要义,唯识了义灯破圆测之邪义,唯识演秘解唯识述记之难义。
(名数)唯识枢要,唯识了义灯,唯识演秘也。唯识枢要辩成唯识论中之要义,唯识了义灯破圆测之邪义,唯识演秘解唯识述记之难义。
唯识随疏翼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成唯识论随疏)
(书名)(参见:成唯识论随疏)
经疏与现图相违
【佛学大辞典】
(杂语)现图置释迦于第二院,经轨置于第三院。是经轨依大日经具缘品所云:「次往第二院,东方初门中画释迦牟尼。」之文。然据阿阇梨之说,则若依自内向外之次第,文殊院应为第二重,释迦院(合外金刚部)应为第三重。今释迦院为第二者,是示大智大悲次第故也。故作此曼陀罗,先作中胎并第一重。是为大日内證之智德故也。次越第二重而作第三重之释迦院,是为大日外用之悲德故也。即大智大悲不二之次第也。次还作第二重之文殊院等,是兼悲智具二利故也。然则经文之第二院,依法门次第,释迦作第二番故云第二院,文殊作第三番故云第三院。是但为治慢法之人,特安密语耳。大日经疏五曰:「次往第二院画释迦牟尼。阿阇梨云:此中第二是隐密语耳,若从中向外当以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三院,今则以毗庐遮那法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二。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故为第三。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来密藏,为防诸慢法人不从师受者变乱经文,故须口传相付也。」同十二曰:「前曼荼罗中,云第二院置释迦,第三院文殊师利。此文互也。由下先定中胎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二则是第三重也。」又云:现图之苏悉地院,不载于经轨者,诸师合之于虚空藏院之意也。
(杂语)现图置释迦于第二院,经轨置于第三院。是经轨依大日经具缘品所云:「次往第二院,东方初门中画释迦牟尼。」之文。然据阿阇梨之说,则若依自内向外之次第,文殊院应为第二重,释迦院(合外金刚部)应为第三重。今释迦院为第二者,是示大智大悲次第故也。故作此曼陀罗,先作中胎并第一重。是为大日内證之智德故也。次越第二重而作第三重之释迦院,是为大日外用之悲德故也。即大智大悲不二之次第也。次还作第二重之文殊院等,是兼悲智具二利故也。然则经文之第二院,依法门次第,释迦作第二番故云第二院,文殊作第三番故云第三院。是但为治慢法之人,特安密语耳。大日经疏五曰:「次往第二院画释迦牟尼。阿阇梨云:此中第二是隐密语耳,若从中向外当以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三院,今则以毗庐遮那法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二。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故为第三。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来密藏,为防诸慢法人不从师受者变乱经文,故须口传相付也。」同十二曰:「前曼荼罗中,云第二院置释迦,第三院文殊师利。此文互也。由下先定中胎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二则是第三重也。」又云:现图之苏悉地院,不载于经轨者,诸师合之于虚空藏院之意也。
华严经疏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三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三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宁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唐释杜顺述,澄观释。华严五教止观一卷,隋杜顺说。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隋杜顺说,唐智俨撰。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释杜顺述,宗密注。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五卷,唐智俨记。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唐智俨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唐智俨集。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唐法藏撰。华严经策林一卷,唐法藏述。华严经问答二卷,唐法藏撰。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关脉义记一卷,唐法藏述。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唐法藏撰。华严三昧章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发菩提心章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十重止观一卷,唐法藏撰。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一卷,唐法藏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旨归一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唐法藏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唐法藏述。宋净源重校。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疏钞三十卷,以上唐澄观撰。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唐澄观述。华严经行愿品疏科一卷,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六卷,唐澄观别行疏,宗密随疏钞。华严经疏科文十卷,华严经疏钞玄谈九卷,华严经疏演义钞八十卷,以上澄观撰述。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大华严经略策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以上澄观撰述。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澄观疏义,明德清提挈。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卷,唐静居撰。华严经文义记六卷,唐灵裕集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一卷,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十五卷,唐慧苑述。华严原人论并解四卷,唐宗密述。元圆觉解。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唐宗密述。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唐宗豫述。华严一乘成佛妙义一卷,唐见登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科一卷,宋遵式治定。华严经要解一卷,宋戒环集。华严经吞海集三卷,宋道通述。华严法相槃节一卷,宋道通述。法界观披云集一卷,宋道通述。注同教问答一卷,宋道通述。释云华尊者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一卷,宋师会述。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宋师会述,希迪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二卷,宋师会录。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一卷,宋师会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六卷,宋师会善熹述。注华严金师子章一卷,宋承迁注。注华严法界观门颂二卷,宋本嵩述。注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二卷,宋本嵩述颂,元琮湛集解。华严妄尽还源观科一卷,宋净源刊正。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一卷,原人论发微录三卷,以上宋净源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十卷,宋道亭述。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元普瑞集。原人论解三卷,元圆觉解。原人论合解二卷,元圆觉解,明扬嘉祚删合。华严经感应略记一卷,明祩宏辑录。华严大义一卷,明善坚撰。出古庭禅师语录。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明李贽简要。华严感应缘起传一卷,弘璧辑。华严经纲目贯摄一卷,永光录集。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一卷,永光敬录。注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明方泽纂。一乘决疑论一卷,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以上彭际清述。华严经感应传一卷,胡幽贞刊纂。华严经持验记一卷,周克复纂。华严经谈玄决择六卷,缺首卷。上京沙门鲜演述。圆宗文类,高丽义天集。存十四及二十二。华严一乘法界图一卷,新罗义湘撰。华严海印三昧论一卷,新罗明晶述。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同上。华严镜灯章一卷,续法集录。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四卷,新罗表员集。
(杂语)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三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三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宁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唐释杜顺述,澄观释。华严五教止观一卷,隋杜顺说。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隋杜顺说,唐智俨撰。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释杜顺述,宗密注。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五卷,唐智俨记。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唐智俨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唐智俨集。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唐法藏撰。华严经策林一卷,唐法藏述。华严经问答二卷,唐法藏撰。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关脉义记一卷,唐法藏述。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唐法藏撰。华严三昧章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发菩提心章一卷,唐法藏述。华严十重止观一卷,唐法藏撰。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一卷,唐法藏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旨归一卷,唐法藏述。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唐法藏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唐法藏述。宋净源重校。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疏钞三十卷,以上唐澄观撰。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唐澄观述。华严经行愿品疏科一卷,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六卷,唐澄观别行疏,宗密随疏钞。华严经疏科文十卷,华严经疏钞玄谈九卷,华严经疏演义钞八十卷,以上澄观撰述。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大华严经略策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以上澄观撰述。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澄观疏义,明德清提挈。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卷,唐静居撰。华严经文义记六卷,唐灵裕集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一卷,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十五卷,唐慧苑述。华严原人论并解四卷,唐宗密述。元圆觉解。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唐宗密述。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唐宗豫述。华严一乘成佛妙义一卷,唐见登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科一卷,宋遵式治定。华严经要解一卷,宋戒环集。华严经吞海集三卷,宋道通述。华严法相槃节一卷,宋道通述。法界观披云集一卷,宋道通述。注同教问答一卷,宋道通述。释云华尊者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一卷,宋师会述。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宋师会述,希迪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二卷,宋师会录。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一卷,宋师会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六卷,宋师会善熹述。注华严金师子章一卷,宋承迁注。注华严法界观门颂二卷,宋本嵩述。注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二卷,宋本嵩述颂,元琮湛集解。华严妄尽还源观科一卷,宋净源刊正。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一卷,原人论发微录三卷,以上宋净源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十卷,宋道亭述。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元普瑞集。原人论解三卷,元圆觉解。原人论合解二卷,元圆觉解,明扬嘉祚删合。华严经感应略记一卷,明祩宏辑录。华严大义一卷,明善坚撰。出古庭禅师语录。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明李贽简要。华严感应缘起传一卷,弘璧辑。华严经纲目贯摄一卷,永光录集。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一卷,永光敬录。注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明方泽纂。一乘决疑论一卷,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以上彭际清述。华严经感应传一卷,胡幽贞刊纂。华严经持验记一卷,周克复纂。华严经谈玄决择六卷,缺首卷。上京沙门鲜演述。圆宗文类,高丽义天集。存十四及二十二。华严一乘法界图一卷,新罗义湘撰。华严海印三昧论一卷,新罗明晶述。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同上。华严镜灯章一卷,续法集录。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四卷,新罗表员集。
华严大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本名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澄观著。
(书名)本名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澄观著。
华严大疏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之略名。九十卷。澄观自释大疏者。
(书名)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之略名。九十卷。澄观自释大疏者。
最胜王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淄州慧沼著。同八卷,海东元晓蓍。
(书名)六卷,淄州慧沼著。同八卷,海东元晓蓍。
无量义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传教疏三卷,题曰注无量义经。又无量义经笺注,丁福保注。
(书名)日本传教疏三卷,题曰注无量义经。又无量义经笺注,丁福保注。
无量寿经义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隋净影寺慧远撰。又唐嘉祥寺吉藏撰。
(书名)二卷,隋净影寺慧远撰。又唐嘉祥寺吉藏撰。
尊胜陀罗尼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法崇著。经文就佛陀波利之本,陀罗尼依不空三藏译之佛顶尊胜念诵供养法中所出。
(书名)二卷,唐法崇著。经文就佛陀波利之本,陀罗尼依不空三藏译之佛顶尊胜念诵供养法中所出。
粥疏
【佛学大辞典】
(杂名)高僧齐己,蜀人,幼舍俗,依沩山祐禅师。时仰山义寂禅师住豫章观音院。己总辖庶务,有粥疏曰:「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种,功标十利。更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见释氏稽古略三。
(杂名)高僧齐己,蜀人,幼舍俗,依沩山祐禅师。时仰山义寂禅师住豫章观音院。己总辖庶务,有粥疏曰:「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种,功标十利。更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见释氏稽古略三。
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疏通经论之文句而决择义理也。垂裕记一曰:「疏者,疏也,决也。疏通经文。决择佛旨。故曰疏也。」灵芝盂兰盆记上曰:「疏即训疏,谓疏决文义使无尘滞。」
(术语)疏通经论之文句而决择义理也。垂裕记一曰:「疏者,疏也,决也。疏通经文。决择佛旨。故曰疏也。」灵芝盂兰盆记上曰:「疏即训疏,谓疏决文义使无尘滞。」
疏山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抚州疏山光仁禅师(会元作匡仁)身相短陋,精辩冠众,称为矬佛叔。嗣法于洞山。见会元十二、传灯录十七、宋高僧传十三。
(人名)唐抚州疏山光仁禅师(会元作匡仁)身相短陋,精辩冠众,称为矬佛叔。嗣法于洞山。见会元十二、传灯录十七、宋高僧传十三。
疏勒
【佛学大辞典】
(地名)国名。慧苑音义下曰:「疏勒国,正名祛路数怛勒,古来此方在略呼为疏勒。又讹数音为疏。然此名乃是彼国一山之号,因立其称,又或翻为恶性国,以其国人性多犷戾故也。」今之Kashgar也。
(地名)国名。慧苑音义下曰:「疏勒国,正名祛路数怛勒,古来此方在略呼为疏勒。又讹数音为疏。然此名乃是彼国一山之号,因立其称,又或翻为恶性国,以其国人性多犷戾故也。」今之Kashgar也。
疏头
【佛学大辞典】
(杂名)今人书祝词焚于神前。谓之疏头。
(杂名)今人书祝词焚于神前。谓之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