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广略要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
摩诃毗佛略
摩诃毗佛略勃陀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拿骠诃修多罗
影略互显
鞞佛略
释氏稽古略
略说诸天欲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义谛略集
毗佛略
略本经
佛类词典(续上)
裴佛略广略要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
摩诃毗佛略
摩诃毗佛略勃陀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拿骠诃修多罗
影略互显
鞞佛略
释氏稽古略
略说诸天欲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义谛略集
毗佛略
略本经
裴佛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Vaipulya之讹。十二部经中方广经之梵名。
(术语)梵音Vaipulya之讹。十二部经中方广经之梵名。
广略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就经论之解释等,分广略要三科,以次第诠显一部之眼目也。如于法华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受持读诵,随喜护持者,广也。受持方便品寿量品等者,略也。但护持一四句偈或题目者,要也。此外忏悔亦立要略广之别。
(术语)谓就经论之解释等,分广略要三科,以次第诠显一部之眼目也。如于法华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受持读诵,随喜护持者,广也。受持方便品寿量品等者,略也。但护持一四句偈或题目者,要也。此外忏悔亦立要略广之别。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摩诃毗佛略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vaipulya,译曰大方广。华严玄谈钞九曰:「摩诃言大,毗佛略言方广。」
(杂语)Maha%vaipulya,译曰大方广。华严玄谈钞九曰:「摩诃言大,毗佛略言方广。」
摩诃毗佛略勃陀
【佛学大辞典】
(佛名)Maha%vaipulyabuddha,译曰大方广觉者。即大方广佛也。
(佛名)Maha%vaipulyabuddha,译曰大方广觉者。即大方广佛也。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拿骠诃修多罗
【佛学大辞典】
(经名)Maha%vaipulyabuddha-gan!d!avyu%ha-su%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依今梵本,云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拿骠诃修多罗,此云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今略杂饰字耳。」同钞曰:「若别对者,摩诃言大,毗佛略云方广,勃陀云觉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健拿言杂华,骠诃云严饰,修多罗云经。」
(经名)Maha%vaipulyabuddha-gan!d!avyu%ha-su%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依今梵本,云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拿骠诃修多罗,此云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今略杂饰字耳。」同钞曰:「若别对者,摩诃言大,毗佛略云方广,勃陀云觉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健拿言杂华,骠诃云严饰,修多罗云经。」
影略互显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犹言慈父悲母。父非无悲,母亦非无慈。是各举一,各略一,上句所略,以下句所举影显之,下句所略,以上句所举影显之,谓之影略互显。
(术语)犹言慈父悲母。父非无悲,母亦非无慈。是各举一,各略一,上句所略,以下句所举影显之,下句所略,以上句所举影显之,谓之影略互显。
鞞佛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毗佛略)
(术语)(参见:毗佛略)
释氏稽古略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元觉岸撰。用编年之体。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援据颇博。见四库提要。
(书名)四卷,元觉岸撰。用编年之体。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援据颇博。见四库提要。
略说诸天欲
【佛学次第统编】
楼炭正法经说诸天欲:
一、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二、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三、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四、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五、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楼炭正法经说诸天欲:
一、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二、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三、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四、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五、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义谛略集
【佛学次第统编】
「一理」法华经玄义云一理: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第一义」大集经云第一义: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甚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
「一实谛」涅槃经云一实谛: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
「一实相印」法华玄义云一实相印:一实相印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
「一实境界」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一实境界: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一法界」起信论云一法界:即一真如之理,体性虚融,平等不二也。
「一真法界」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一真法界: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一藏」华严经疏云一藏: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
「一致」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一致:一致者,谓佛乘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三乘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乘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
「一源」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一体」法界观云一体: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无情共一体是也。」
「一如」首楞严三昧经云一如: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
「一因」涅槃经云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三乘所修之因,而證一乘之果也。
「一理」法华经玄义云一理: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第一义」大集经云第一义: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甚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
「一实谛」涅槃经云一实谛: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
「一实相印」法华玄义云一实相印:一实相印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
「一实境界」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一实境界: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一法界」起信论云一法界:即一真如之理,体性虚融,平等不二也。
「一真法界」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一真法界: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一藏」华严经疏云一藏: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
「一致」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一致:一致者,谓佛乘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三乘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乘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
「一源」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一体」法界观云一体: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无情共一体是也。」
「一如」首楞严三昧经云一如: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
「一因」涅槃经云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三乘所修之因,而證一乘之果也。
毗佛略
【三藏法数】
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正理名方,包富名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即诸经之理体也。
【三藏法数】
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方者法也,广者大也。又正理曰方,包富曰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
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正理名方,包富名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即诸经之理体也。
【三藏法数】
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方者法也,广者大也。又正理曰方,包富曰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
略本经
【三藏法数】
谓此经一部三十九品,八十卷文。现传世间,乃是下本十万偈中之四万五千偈,未得具足,故名略本经。
谓此经一部三十九品,八十卷文。现传世间,乃是下本十万偈中之四万五千偈,未得具足,故名略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