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缩却(縮却)
畏缩退却。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 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卫,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遂缚 三虎 ,正其罪。”
分類:畏缩退却
《漢語大詞典》:退懦
畏缩懦弱。《孔子家语·好生》:“介胄执戈者无退懦之气,非体纯猛,服使然也。”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间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 清 周有声 《吴中漕运诗》:“尤惊任事独侃侃,众所退懦公能肩。”
分類:畏缩懦弱
《漢語大詞典》:卷脔(卷臠)
亦作“ 卷挛 ”。
(1).犹拳曲。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诗:“涩旋皮卷臠,苦开腹彭亨。”
(2).拘谨畏缩;束缚不伸。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突梯卷臠,为世所贤。”集注引 孙汝听 曰:“庄子:‘臠卷抢攘而乱天下。’卷臠,不申舒貌。音拳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旧念犹存否於后人之胸,虽不可度,顾相观外象,则疲苶卷挛,蛰伏而无动者,固已久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桎梏顿解,卷挛尚多。”
《漢語大詞典》:愧缩(愧縮)
羞愧畏缩。新唐书·韦处厚传:“ 处厚 发十难誚其迂谬, 平叔 愧缩。”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但愧缩而已。”
分類:羞愧畏缩
《漢語大詞典》:畏约(畏約)
谓穷困而畏缩。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司马贞 索隐:“约,谓贫贱俭约,既为庸保,常畏人,故云畏约。”
分類:穷困畏缩
《漢語大詞典》:跧缩(跧縮)
蜷伏畏缩。 唐 陆贽 《论替换李楚琳状》:“颇同狐鼠,乘夜睢盱,晨光既升,势自跧缩。”
分類:蜷伏畏缩
《國語辭典》:缩栗(縮栗)  拼音:sù lì
1.畏惧的样子。《新唐书。卷一一八。李渤传》:「干纪之奸不战而拘累,彊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2.枯萎。《礼记。月令》:「草木皆肃」句下汉。郑玄。注:「肃谓枝叶缩栗。」
《漢語大詞典》:缩恧(縮恧)
谓畏缩而惭愧。 唐 柳宗元 《乞巧文》:“叩稽匍匐,言语譎诡;令臣缩恧,彼则大喜。” 清 钱谦益 《陈孟孺七十序》:“﹝余﹞浸淫二十年,始自悔其少作,尽抹去之,以庶几求当於作者之旨,字鉥句劌,缩恧不能出。”
分類:畏缩惭愧
《漢語大詞典》:缩伏(縮伏)
畏缩屈服。 宋 王令 《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诗:“小戎何为尚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
分類:畏缩屈服
《漢語大詞典》:怯缩(怯縮)
畏缩怕事。 柳残阳 《断肠花》第二四章:“我是如此渺小,如此卑微,又如此怯缩,完全不像平时的我了。”
分類:畏缩怕事
《漢語大詞典》:局影(跼影)
戒惧畏缩貌。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谬得升降 承明 之闕,出入 金华 之殿,何尝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 吕延济 注:“局影、侧身,皆戒惧也。”
跼影:蜷缩其身体,藏身。形容谨慎小心的样子。 唐 司空图 《华师许国公德政碑》:“怡颜侍膳,跼影循墙,此又力行之难也。”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倾身耸听,跼影瞻风,如飞冰雪以清心,若韵笙簧而到耳。” 宋 王曾 《矮松赋》:“愿跼影於涧底,厌争荣於豫章。”
《國語辭典》:恧缩(恧縮)  拼音:nǜ suō
惭愧而畏缩。《新唐书。卷一三一。宋室宰相传。李石传》:「士良等恧缩不得对,气益夺。」
《漢語大詞典》:懦退
软弱畏缩。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故穷武之雄,毙於不仁;存义之国,丧於懦退。”
分類:软弱畏缩
《漢語大詞典》:龟缩头(龜縮頭)
比喻遇事畏缩,不敢出头;或深居简出,安分无求。 宋 胡维宗 《书言故事·水族》:“不强出头,曰缩头, 唐 诗:万事如今龟缩头。”亦省作“ 龟缩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胶扰劳生,徒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 茅盾 《脱险杂记》十九:“敌人到晚上照例是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出来的。”
《漢語大詞典》:阴缩缩(陰縮縮)
暗暗地,畏缩地。 沙汀 《航线》:“茶房们翻翻白眼,喃喃着,阴缩缩溜起走了。” 沙汀 《代理县长》:“待得壮丁阴缩缩走开,他这才忍不住苦笑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