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仄目  拼音:zè mù
斜著眼睛看。表示畏惧或痛恨。《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躬既亲近,数进见言事,论议亡所避,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明史。卷二四四。魏大中传》:「持议峻切,大为邪党所仄目。」
《漢語大詞典》:畏怖
畏惧,恐怖。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畏怖明宪,检於静息。”三国志·魏志·卫臻传:“ 权 恃 长江 ,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金 王若虚 《哀雁词》:“夫其畏怖之情,觳觫之态,可以想而知也。”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斯而可乐,人间更有何事足为畏怖?”
分類:畏惧恐怖
《漢語大詞典》:累迹(累跡)
亦作“ 累跡 ”。
(1).犹累足。因畏惧而不敢正立。晋书·慕容垂载记:“﹝ 慕容垂 ﹞再为司隶,伪王公以下,莫不累迹。”北史·李宪传:“ 赵修 与其州里, 修 归葬父母也,牧守以下,畏之累跡, 宪 不为屈,时人高之。”
(2).足踵相接。形容人群拥挤。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駢肩累迹,瞻望咨嗟。”
《漢語大詞典》:敬忌
谨慎而有所畏惧。书·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 文王 之敬忌。” 蔡沉 集传:“敬则有所不忽,忌则有所不敢。”
《漢語大詞典》:拘畏
(1).拘束畏惧。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先以为阴阳之术,众於忌讳,使人拘畏。”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
(2).谓使人感到拘束畏惧。
分類:拘束畏惧
《漢語大詞典》:畏惊(畏驚)
畏惧惊恐。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分類:畏惧惊恐
《漢語大詞典》:警畏
(1).谓警策而令人敬服。 明 归有光 《朱钦甫字说》:“然吾读孙子之书,多警畏之辞,而以处女用脱兔,孙子之为奇者无出於是。”
(2).警戒畏惧。明史·商辂传:“ 乾清宫 门灾,工部请採木 川 湖 。 輅 言宜少缓,以存警畏,从之。”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珍 酒已吓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掌得住些,心里也十分警畏。”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又因推论兵家之变化无常,用破吾党自是之见,庶久而知所警畏云。”
《漢語大詞典》:畏明
(1).谓畏惧明法。《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郑玄 笺:“曾不畏敬明白之刑罚。” 孔颖达 疏:“当用正法刑罚而禁止之。” 陈奂 传疏:“明,犹法也。不畏明法,即是寇虐,言为政者用以遏止之。”
(2).谓事态彰明才知所戒惧。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尹知章 注:“愚人近火方知热,履冰乃知寒,故曰畏明也。”参见“ 畏微 ”。
《漢語大詞典》:畏微
看到苗头就知所警惕。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尹知章 注:“圣人能知吉凶之先见,故曰畏微。” 石一参 今诠:“圣人洞见先几,见微而知著,故畏在事先。”
《漢語大詞典》:恐骇(恐駭)
畏惧惊吓。六韬·略地:“三军大乱,上下恐骇。”旧唐书·宪宗纪下:“流矢飞书,恐骇京国。”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三:“在 武昌 城上空把通常的手榴弹投了两次,散了几次传单,结果只是把敌人恐骇了一下。”
分類:畏惧惊吓
《漢語大詞典》:疑惮(疑憚)
疑忌畏惧。后汉书·侯霸传:“再迁为执法刺姦,纠案埶位者,无所疑惮。”晋书·周玘传:“ 玘 宗族强盛,人情所归,帝疑惮之。”明史·周王橚传:“ 建文 初,以 橚 燕王 母弟,颇疑惮之。”
分類:疑忌畏惧
《漢語大詞典》:摄服(攝服)
(1).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 郑玄 注:“摄,犹缘也。” 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
(2).亦作“ 摄伏 ”。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 慑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 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轮迴生死之説,而愚人信之,亦或往往有所忌惮,故亦可藉以摄服天下之人,使稍敛其邪志。” 许地山 《东野先生》三:“这两副脸底威力一样地可以摄伏她。”
《漢語大詞典》:项缩(項縮)
脖子下缩。形容畏惧。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我闻其语汗雨如,始也解颐终项缩。”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一人单衣躑躅其中,口噤项缩。”
分類:脖子畏惧
《漢語大詞典》:寒乎
方言。畏惧,害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只要有你 闯王 在,官军就是比我们多十倍,我心上一点不寒乎。”
《漢語大詞典》:慑畏(懾畏)
同“慴畏”。畏惧。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佚怠,左右慑畏。”国语·吴语:“夫 越 非实忠心好 吴 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彊也。”
分類:畏惧
《漢語大詞典》:畏戒
畏惧戒惕。 汉 张衡 《东京赋》:“劝德畏戒,喜惧交争。”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始皇 不畏戒自省,反夷灭其旁民,而燔烧其石。”
分類: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