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互动式电视(互动式电视)  拼音:hù dòng shì diàn shì
让收视者能参与或操控播映内容功能的电视系统。此种电视结合网路,可提供各种服务,如家庭购物、随选视讯 (Video on Demand)、远端医疗、远端教育、电玩、电信服务等。
《国语辞典》:国营电视台(国营电视台)  拼音:guó yíng diàn shì tái
由政府经营的电视台。
《国语辞典》:电视歌仔戏(电视歌仔戏)  拼音:diàn shì gē zǐ xì
指在电视台的摄影棚内制作,专为电视台播映的歌仔戏。它为配合电视作业,改变传统野台演出的形式。
《国语辞典》:电视兴奋症(电视兴奋症)  拼音:diàn shì xīng fèn zhèng
大陆地区指电视症候群。指一种由于看电视引发的过度兴奋或悲痛,所造成的头痛、失眠、血压高、心脏血管病变等病症。
《国语辞典》:电视映像管(电视映像管)  拼音:diàn shì yìng xiàng guǎn
早期电视机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功用是将电波还原成电视影像。其构造可分电子枪与萤光幕兩部分,当电视信号由电视机的信号转换器转变成强弱不同的电压后,经过电子枪转化为强弱不同的电子束,扫描于萤光幕上,就能使影像重现。也称为「阴极射线管」。
《国语辞典》:电视游乐器(电视游乐器)  拼音:diàn shì yóu lè qì
一种利用电视为显像器,而专供娱樂用的小型家用电脑。游戏内容由电视萤幕显示,使用者则以操纵盘或摇杆控制游戏的进行。依其内容可分娱樂、计算和邏辑推理等類。
分类:电视小型
《国语辞典》:高画质电视(高画质电视)  拼音:gāo huà zhí diàn shì
画面清晰度高,比传统电视扫描线多出一倍以上,约为一千一百多条。萤幕高度和宽度比例为十六比九,不但合乎人体工学原则,还有助于吸收更多资讯,故被视为二十一世纪视听革命的时代象徵。
《国语辞典》:有线电视暂行条例(有线电视暂行条例)  拼音:yǒu xiàn diàn shì zhàn xíng tiáo lì
指民国八十二年八月「有线电视法」公布实施后,同年十一月由当时的行政院新闻局据其中第六十九条第一项所订定的「有线电视节目播送系统暂行管理办法」。其目的在开放业者申设有线电视系统,将当时非法经营之数百家「第四台」纳入管理。
《国语辞典》:电视通讯卫星(电视通讯卫星)  拼音:diàn shì tōng xùn wèi xīng
专门用来转播电视信号的人造卫星。此种通讯卫星接收电视台自地面传来的电视信号后,将信号放大,再传回地面。因通讯卫星位于空中,故信号的传送面较大,且不受地形影响,凡是面对卫星的地面,都可收到它转播的电视节目。
《国语辞典》:广播电视事业处(广播电视事业处)  拼音:guǎng bò diàn shì shì yè chù
专门负责管理广播电台及电视公司等的单位,隶属行政院新闻局。缩称为「广电处」。
《国语辞典》:互动电视接收机(互动电视接收机)  拼音:hù dòng diàn shì jiē shōu jī
接于有线电视电缆与电视之间,使电视具有互动功能的设备,又称「机上盒」。可以透过网路与电视产生互动关系,而非单向的只接收视讯。
《国语辞典》:台湾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  拼音:tái wān diàn shì gōng sī
中华民国三大电视网之一。民国五十一年十月十日开播,股权一半归属于省府六家行库,一半属于民间投资,经营上纯为民营公司型态。成立宗旨为报导新闻及宣导政令、推广社会教育、发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服务及提倡高尚娱乐等为导向。也称为「台视」。
《国语辞典》:中国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  拼音:zhōng guó diàn shì gōng sī
中国国民党出资,于民国五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开播的电视台,系属财团法人。也称为「中视」。
《国语辞典》:卫星电视(卫星电视)  拼音:wèi xīng diàn shì
透过人造卫星来传送电视讯号的电视节目。缩称为「卫视」。由电视台将节目以电波发射到电视卫星,经过变频后再由电波传送到地面,由各家庭接收。卫星电视向地面传送的电波,容易受云层及风雨雪的影响,而造成接收不良的现象。也称为「直播电视」。
《国语辞典》:无线电视(无线电视)  拼音:wú xiàn diàn shì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讯号的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