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电影业(电影业)  拼音:diàn yǐng yè
从事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的相关行业。如:「由于民众不喜欢观赏国片,因而使得国内电影业一片萧条。」
《国语辞典》:电影圈(电影圈)  拼音:diàn yǐng quān
总称与电影有关的人物或事物。如:「她自高中毕业就踏入电影圈,转眼已经十个年头了。」
《国语辞典》:电影票(电影票)  拼音:diàn yǐng piào
看电影的入场凭證。如:「他已经买好电影票,准备看电影。」
分类:电影入场
《国语辞典》:电检制(电检制)  拼音:diàn jiǎn zhì
电影于上映前须经有关单位加以审查其内容、情节,而决定影片等级、上映与否的制度。如:「实施电检制,是为了保护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国语辞典》:动作片(动作片)  拼音:dòng zuò piàn
电影中以武打、特技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影片。如:「最近戏院上映的新片,都是一些武打动作片。」
《國語辭典》:综合艺术(綜合藝術)  拼音:zòng hé yì shù
形式上占有空间和时间,必须用听觉与视觉来鉴赏的艺术。像舞蹈、戏剧、电影等。缩称为「综艺」。
《国语辞典》:拍片  拼音:pāi piàn
摄制电影。如:「这座山城有古朴的街景,吸引不少知名导演前来拍片。」
分类:摄制电影
《国语辞典》:电检(电检)  拼音:diàn jiǎn
电影检查的缩称。若有不合国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等情节时,则予以修剪或禁演。如:「这部影片有过多的暴力镜头,所以电检后仍以限制级上映。」
《国语辞典》:打仔  拼音:dǎ zǎi
1.受人雇用、替人打架的人。也称为「打手」。
2.电影戏曲艺术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武打的演员,称为「打仔」。
《国语辞典》:北非谍影(北非谍影)  拼音:běi fēi dié yǐng
有名的好莱坞电影。片名原名为Casablanca。由亨利鲍嘉、英格丽褒曼主演,以二次大战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加为背景。片中悬疑、紧张兼融爱情的布局,对后代同类影片影响很大。
《国语辞典》:柏林影展  拼音:bó lín yǐng zhǎn
世界四大影展之一。由柏林艺术公司与德国电影之友协会主办,至西元一九九三年已举办了四十二届,每年于二月举行,规模庞大。主要活动有国际电影竞赛展、青年影展、儿童电影展、回顾展或纪念性活动、影片展示、德国影片展、市场展、专业人员与观众的座谈会等。我国电影《鲁冰花》一片曾获得此影展的儿童片奖。
《国语辞典》:影评家(影评家)  拼音:yǐng píng jiā
对于电影主题、剧情、演技、摄制等各方面有深入研究,并能给予客观分析评论的人。也称为「影评人」。
《国语辞典》:音乐片(音乐片)  拼音:yīn yuè piàn
以音乐推动情节发展的电影。属于艺术片的范畴。
《国语辞典》:娱乐片(娱乐片)  拼音:yú lè piàn
一种纯粹供消遣的商业电影。主要题材有描写色情的、打斗的、恐怖的、惊险的等。
《国语辞典》:幽灵车(幽灵车)  拼音:yōu líng chē
1.恐怖小说或电影中,搭载幽灵,出没无常的鬼怪车子。如:「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就是那辆幽灵车了。」
2.一些逃税或规避其他法律责任,故意不挂牌照、冒用他人牌照或遮饰牌照的车辆。如:「警方近日积极展开查缉幽灵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