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插曲  拼音:chā qǔ
1.电影或戏剧中幕与幕之间所奏的乐曲。
2.临时发生的小事件。如:「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可增进工作的情趣。」
《國語辭典》:幻灯(幻燈)  拼音:huàn dēng
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将图片或透明正片上的影像放大,投映于白幕上的光学仪器。早期广泛应用于电影摄制和学校教学等各方面。
《漢語大詞典》:海之歌
苏联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杜甫仁科编剧,桑采娃导演,里瓦诺夫主演。影片描写第聂伯河大水电站建设中,乡亲们告别即将被水淹没的故乡,纷纷迁入新村,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工作、生活和爱情的故事。
《國語辭典》:大团圆(大團圓)  拼音:dà tuán yuán
1.相关的人物分离后,又大夥儿团聚在一起。如:「今年远赴国外的家人,也都回家过年,全家总算大团圆」。
2.小说、戏剧、电影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经过悲欢离合后,终于团聚的结局,称为「大团圆」。
《國語辭典》:导演(導演)  拼音:dǎo yǎn
1.在戏剧演出或影片拍摄时,负责场面调度、镜头安排,并指导演员表演的人。如:「出身台南的李安是国际知名的导演。」
2.暗中教唆别人做事。如:「这起诈骗案件,就是由他一手导演的。」
《國語辭典》:美工  拼音:měi gōng
1.美术工作。如电影的美工,就包括布景的设计,道具、服装的设计和选择等。
2.担任美术工作的人。
《國語辭典》:脚本(腳本)  拼音:jiǎo běn
戏曲或电影的底稿。《红楼梦》第二三回:「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
《国语辞典》:剪接  拼音:jiǎn jiē
广播录音带或电视、电影录影带,经过选择、增删、编排和过带,使声音与画面配合恰当或播放完美。
《國語辭典》:开拍(開拍)  拼音:kāi pāi
开始拍摄电影或电视节目。
《国语辞典》:影剧(影剧)  拼音:yǐng jù
电影和戏剧的合称。
《国语辞典》:影业(影业)  拼音:yǐng yè
从事电影工作的行业。
《國語辭典》:影评(影評)  拼音:yǐng píng
对于电影主题、剧情、演技、摄制等各方面的评论。
《國語辭典》:主演  拼音:zhǔ yǎn
1.电影或戏剧中的主要演员。如:「这部影片虽然是由国人出资拍摄,主演却是外国人。」
2.担任大部分或重要情节的表演工作。如:「领衔主演」、「这部电影由他领衔主演。」
《國語辭典》:主角  拼音:zhǔ jué
1.文艺作品或戏剧、电影等表演中的主要角色。
2.主要人物。如:「他是整个事件的主角。」
《漢語大詞典》:郑君里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