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食土
学田
熟田
均田
抛荒
井牧
山场
梯田
旱田
田庄
潮田
辟田
田圃
造福
王田
《國語辭典》:食土  拼音:shí tǔ
食邑,受封的领地。《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利博则恩笃,乐远则忧深,故诸侯享食土之实。」
《國語辭典》:学田(學田)  拼音:xué tián
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充作学校基金。《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恤贫士。」
《漢語大詞典》:熟田
(1).谓庄稼成熟。《法苑珠林》卷七九:“百艸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2).常年耕种的田地。通典·食货二:“即使逃走帖卖者,帖荒田七年,熟田五年,钱还地还,依令听许。”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六:“若诸色种子,年年拣浄,别无稗莠,数年之间,可无荒薉,所收常倍於熟田。” 清 曹寅 《晚过南园》诗:“十亩熟田千树果,读书空老不知耕。”
(3).古代特指田畔种乌臼树,以臼子完粮者称为熟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八:“ 临安郡 中,每田十数亩,田畔必种臼数株,其田主嵗收臼子,便可完粮。如是者租额亦轻,佃户乐於承种,谓之熟田。若无此树,要当於田收完粮,租额必重,谓之生田。”
《漢語大詞典》:均田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國語辭典》:抛荒(拋荒)  拼音:pāo huāng
荒废。宋。无名氏〈一剪梅。宰相巍巍〉词:「山东、湖北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漢語大詞典》:井牧
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明 宋濂 《文原》:“天衷民彝之叙,礼乐刑政之施,师旅征伐之法,井牧州里之辨,华夷内外之别,復皆则而象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五十田为赐,如九田为一井,为数自不合,即一田为一井亦与井牧法不合。”
《漢語大詞典》:山场(山場,山塲)
(1).山中林场或田地。 宋 丁用晦 《芝田录·会昌狂士》:“ 会昌 开成 中, 含元殿 换一柱,敕右军采造,选其材合尺度者,军司下 盩厔 山场,弥年未构。”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人给地数畮,把耒耕山场。” 沙汀 《替身》:“他有田地,有山场,闲钱也很松动,但却永远换不过节省刻苦的家风。”《人民日报》1960.10.17:“林木不管新老,山场不分远近,力争树上采净,地上拣光,一株不漏,一粒不丢。”
(2).泛指山地。《西游记》第四十回:“行此险峻山场,空身也难走,却教 老孙 驮人。” 清 吴荣光 吾学录初编·律例三·贼盗:“若止於田园山场内盗葬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仍勒限一月押令犯属迁移。” 《元典章·圣政二·赈饥贫》:“官人每根底放鹰犬分拨与的山塲,禁治著不交百姓每採打柴薪。”《水浒传》第十一回:“山塲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
(3). 宋 代为实行茶叶专卖而由政府设置的榷茶场。场区茶民称园户,由政府派官吏管理。园户所产之茶除可折合充税外,其余皆须售于官府,不得私卖。宋史·食货志下五:“ 宋 榷茶之制……在 淮南 则 蘄 、 黄 、 庐 、 舒 、 光 、 寿 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餘则官悉市之。”
《國語辭典》:梯田  拼音:tī tián
将山坡上的田地,开垦成阶梯状,级级上升,其间砌筑矮埂相隔,以利耕作和蓄水。
《國語辭典》:旱田  拼音:hàn tián
土地表面不蓄水或缺乏灌溉设施的田地。多种植不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如花生、棉花、小麦等。
《國語辭典》:田庄(田莊)  拼音:tián zhuāng
田地与庄院。《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高郢》:「禄廪虽薄,在我则有馀,田庄何所取乎?」
《漢語大詞典》:潮田
以潮水溉田。亦指以潮水灌溉的田地。类说卷四引 唐 郑熊 《番禺杂记·潮田》:“以潮水溉田,名潮田。” 唐 钱起 《送族侄赴任》诗:“云山深郡郭,花木浄潮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我当大队主任的经验》:“第一队因为潮田受潮水浸透,只能干半天工作。”
《國語辭典》:辟田(闢田)  拼音:pì tián
开田垦地。《旧唐书。卷一八五。良吏传上。王方翼传》:「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弃,数年辟田数十顷。」
分類:开垦田地
《漢語大詞典》:田圃
田地和园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 中章 、 胥己 仕,而 中弁 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一:“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刘青士 等﹞岁轮一人出游,一人办赋役,一人力田圃,所著之书甚众。”
分類:田地园圃
《國語辭典》:造福  拼音:zào fú
为人创造幸福。如:「电灯的发明造福了人类。」
《國語辭典》:王田  拼音:wáng tián
新朝王莽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后指须缴纳田赋的耕地。元。杨维桢 吴农谣:「吴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