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连陌
长亩
瘠田
牛田
苗田
草田
田契
田畦
谷田
烧田
还田
新升
助耕
食田
山畬
《漢語大詞典》:连陌(連陌)
(1).街道相连。 晋 潘岳 《上舍客议》:“十里萧条,则奸宄生心;连陌接馆,则寇情震慑。”
(2).阡陌相连。形容区域广阔或田地连片。 宋 王圭 《年节起居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表》:“万国来庭,犹想献珍之会;五陵连陌,空成拱木之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若弃粮而止论丁,是竭穷甿之脂髓,不足供公家之徭役,而拥连陌之膏腴,反得享安坐之乐。”
《漢語大詞典》:长亩(長畝)
指整片田地。《诗·小雅·甫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 毛 传:“长亩,竟亩也。” 孔颖达 疏:“故使禾生易而治理,长而次列,徧竟亩中。” 晋 傅玄 《桃赋》:“结柔根以列树兮,艷长亩而駢罗。”
分類:田地
《國語辭典》:瘠田  拼音:jí tián
养分贫乏,作物生长不佳的田地。
分類:肥沃田地
《漢語大詞典》:牛田
(1).授予养官牛者的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牛田者,以养公家之牛。”
(2).用于牧牛的田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牛:“ 上番禺 诸乡,地瘠而民呰窳,耕者合数十家。牛牧以一人,人以一日。其牧牛之田曰牛田。所生草冬亦茂盛,食牛肥泽。”
分類:授予田地
《國語辭典》:苗田  拼音:miáo tián
1.播种秧苗、苗木的田。
2.云贵等省苗人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草田
谓未垦种的田地。管子·八观:“草田多而辟田少者,虽不水旱,飢国之野也。”汉书·东方朔传:“又詔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 鄠杜 之民。” 颜师古 注:“草田谓荒田未耕垦也。”
分類:垦种田地
《國語辭典》:田契  拼音:tián qì
载明田地所有权的契据。如:「买卖田地,必须有田契作为依据。」
《国语辞典》:田畦  拼音:tián xī
在田里用土埂分隔的小块田地。如:「从高处望著山脚下种著不同作物的一块块田畦,正像缝缀不同花色的大地毯。」
《漢語大詞典》:谷田(穀田)
种谷的田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凡穀田,菉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
两山之间的梯田。 元 王恽 《游王官谷记》:“盖谷田中高,状如层陛。”
《漢語大詞典》:烧田(燒田)
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淮南子·主术训》:“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唐 曹松 《将入关行次湘阴》诗:“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宋 梅尧臣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诗:“汲井熬盐白,烧田种穀青。”
《漢語大詞典》:还田(還田)
(1).归还田地。魏书·食货志:“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元 元明善 《太师淇阳忠武王碑》:“奏曰:臣首受此田,指官求赐者多矣,臣愿还田县官。”明史·食货志六:“其后令还田给禄米。”
(2).田里出产的东西再施用到田里去。如: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漢語大詞典》:新升
清 代对新开垦的田地所征收的钱粮。《清会典·户部·新垦升科分摊》:“四年覆准, 河南 丁银摊入地亩,嗣后遇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别行均摊。十一年议准, 湖北 於 雍正 七、八、九年各属开垦田地新升粮银九千四百一两四钱八分零,抵减 汉阳 等八县重丁银。”
《漢語大詞典》:助耕
(1).指皇帝行藉田礼时为从耕朝官配备的耕作人员。宋史·礼志五:“羣官一名助耕,并服絳衣、介幘。”
(2).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为抗属、军属耕种田地,叫助耕。这是在供给制度下,对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和烈属的一种照顾措施。全国解放初,对军属、烈属仍然实行。
《漢語大詞典》:食田
食若干田亩的租税;靠田地的租税生活。国语·晋语四:“士食田。”战国策·楚策一:“ 叶公子 高 ,食田六百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一节:“士生活主要是依靠‘食田’。‘食田’就是食若干田的租税。”
《漢語大詞典》:山畬
山中田地。 宋 陆游 《子聿欲暂归山阴赠以此诗》:“两篇易象能忘老,百亩山畬可免飢。” 宋 真德秀 《再守泉州劝农文》:“燥处宜麦,湿处宜禾;田硬宜豆,山畬宜粟。”
分類:山中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