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诵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略名。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说有部律之羯磨法。
体宗用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三重。此体宗用即体相用之三大也。弘法以曼荼罗为体,以三三昧为宗,以方便为用。以曼荼罗为体者,即六大。据三种悉地仪轨五论皆号为曼荼罗也。三三昧者为心佛生,自语意等之三平等。方便者为始曼上转本曼下转之妙业。出于秘藏记钞九。
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之三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三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为他受用身。是平等性智之所现也。此即上之胜应身。三、变化身,对于初地已前菩萨,二乘凡夫及诸趣之众生变化种种之身使之感见者。即上之劣应身。是成所作智之所现也。佛地论三曰:「佛具三种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者变化。」唯识论十曰:「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净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量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受用身。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所作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与上之三身相对,则如图。
士用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果之一。
【三藏法数】
士用者,士夫所用也。谓于世间诸法,随依一种,起士夫用,如营农、商、贾、书算、计数等事,由依此故,农者,因稼而成熟。商者,因货而获利,是名士用果。
支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支者分也。支用者,为分钱物等而用之也。见象器笺十二。
五门禅经要用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昙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互用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互相滥用三宝物之过罪也。此有三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三宝互用者,谓佛物用于法或僧,法物用于佛或僧,僧物用于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舍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舍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于甲寺僧之物以赠乙寺僧是也。像宝互用者,例如用供养五分法身之物供养形像,用供养灭谛涅槃理法之物供养黄卷赤轴之经典,用供养第一义谛僧之物供养剃发染衣之僧,是也。一一互用者,谓于三宝物,堂宇等受用物,田园等系属物,香灯等供养物,饮食等献纳物,一一互滥用之也。但法藏唯举三宝互用,当分互用之二种耳。出于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四等。
六根互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六根之垢惑而使之清净,则六根一一具他根之用也。涅槃经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馀根亦然。」是真六根互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说菩萨在六根清净之位,六根互用之德。法华论曰:「又六根清净者,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应知。」是相似之六根互用也。又楞严经四说声闻之六根互用。曰:「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河神女非鼻而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亦是相似之互用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馀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而见等,为六根互用者。经云: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是也。(明不循根者,谓真妙觉明,不循根境,即不逐缘生;不因境起,了然自觉也。寄根明发者,谓真妙觉明,不依根尘,而始显发,特寄于根尘,而显发耳。由此寄故,互相为用也。)
〔一、阿那律陀,无目而见〕,梵语阿那律陀,华言如意。谓其于过去世,以一食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乐。增一阿含经云:佛在给孤独园为众说法,那律于中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那律闻已,达晓不眠,遂失眼根,获天眼通。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故云:无目而见。(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掌果者,掌中之果也。)
〔二、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三、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河名。谓此河源自雪山顶,无热恼池流出故也。此女即主河之神,遂以为名。以其无鼻能闻,故云非鼻闻香。
〔四、憍梵钵提,异舌知味〕,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法华文句云: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常事虚噍。盖其馀报未除,舌尝味时,亦事虚噍,故人称为牛呞。以其异舌而能尝味,故云异舌知味。
〔五、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梵语舜若多,华言虚空。即主空神也。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经云:如来光中,映令暂现,其质如风,以其无身,而能知触。故云:无身觉触。
〔六、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也。)
心用四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之作用分四种,称为四分。(参见:四分)
【佛学常见辞汇】
心识的作用有四种。(参见:四分)
四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大判一经为四分:一信分,二解分,三行分,四證分。见三藏法数十四。【又】法相宗立八识,八识之心王,心所,体虽各一,而分别所起之用,则有四分:一相分。是为心内所现之境,心者虑知之法,虑知之法,必有所知之法,故心生时,心之自体自转变,而现所虑所托之境,此名所虑所托之境分。相者相状,心起时,浮于心前之相貌也。二见分,见者见照。能缘为义,缘其所变相分之见照作用也,识之自体变相分,共起能缘之用,此名见分。三自證分,见分虽知相分,而见分不能自知见分,如刀不能自斩刀也,故别有知见分之用,此名自證分。是为识之自体分,彼见分非他物,即此自体缘外(相分)之用也,今自体自證知此自用之见分,故名自證分。四證自證分。自證分自證之用谁證知之,于是从自證分更起能缘之用,使證知自證,此名證自證分。而知此證自證分者为谁,知之者,即前之自證分也。自證分为證之自体,则缘外之见分与缘内之證自證分,皆得知之。以见分与證自證分,是自證分缘内外之二用,体必能知用也,兼缘二分,故不要第五分。譬之店中之货物如相分,掌匮如见分,主人如自證分,證自證分如其妇。见分缘相分而不可缘自證分,犹如掌匮能差排货物,而不能关知主人之事,自證分得缘外之见分与内之證自證分,如主人得管理掌匮与其妇,證自證分之缘自證分,如妇知夫之事。此四分古师多立三分。證自證分合于自證分,护法菩萨之正义,乃立四分。起信论所说,业转现之三识,如其次第,恰当于自證分,见分,相分之三分。然而一切诸法无一不影现于相分中,但诸识之相分,影现之相不同耳,开示之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宗对于心境的关系,认为由主观的识,用以了别客观的现象,可以分作四分来解释,即相分、见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见分就是能缘境的见照作用,自缘其所变的相分;自證分就是證知见分者;證自證分就是自證分的内向作用,由返照的结果,證知其自證分者。
四度行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记四度加行之次第者也。又名次第。
用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大之一。言真如之体,有生一切诸法善恶因果之大作用也。起信论曰:「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佛学常见辞汇】
三大之一。(参见:三大)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众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依此内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间之善而得世间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为真如之体性,第二为真如之德相,第三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义。起信论曰:「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间世间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为体,大等四种曼荼罗为相,身等三密为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别(参见:三大)
【佛学常见辞汇】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用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用其心也。唐华严经十四曰:「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盂兰盆经疏上曰:「菩萨用心,不务专己。」
用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体灭而言。诸法之灭,其体非灭。体为常住恒有。其作用灭也。是为诸法灭之主张。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于毁灭时,它的理体并不亦灭,因为理体是永恒常住的,所谓灭者,只不过是它的作用灭而已。
他受用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报土,有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土。(参见:报土)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说佛的报土有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两种。(参见:报土)
【三藏法数】
他受用者,他机感见而受用也。谓如来他受用身所依之土,以利他后得智为体。此由修德成就,随住十地菩萨所宜变现,以大慈悲力而现大小胜劣种种净土,是名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