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铁子
用铁做成的小颗粒,即铁砂,用作子弹。例如:铅丸铁子千石。——·邵长衡《青门剩稿》
《國語辭典》:铁丝网(鐵絲網)  拼音:tiě sī wǎng
1.用铁丝编成的网状物。《文明小史》第五二回:「亏的窗外面有铁丝网,要不然,连你的人都捲了去了!」
2.军事上所用的障碍物。以尖刺的铁丝联贯成串,以抵抗外人侵入。
《漢語大詞典》:雨水管
把檐沟里的水引到地面的竖管,多用铁皮等制成。也叫水落管。
《漢語大詞典》:栅墙(栅墻)
用铁条或木条围成的墙。 刘白羽 《樱花》:“同行的青年朋友把国会旁一片栅墙指给我看,说:‘学生当时就是从这儿冲进了国会的。’”
分類:用铁木条
《漢語大詞典》:锁索(鎖索)
亦作“鎻索”。 用铁链系束;逮捕。《元典章·兵部三·络驿》:“蒙室慰司提调官见将本路 张经歷 鎻索问罪。”
《漢語大詞典》:铁叶车(鐵葉車)
古代战车的一种。用铁皮保护车身,故称。《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臣有铁叶车百乘,惟君所用。”
《漢語大詞典》:铁什(鐵什)
指古代车饰之铁制杂具。墨子·备城门:“诸藉车皆铁什。”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四》:“此言铁什,谓藉车车饰之杂具,皆以铁为之也。自近世出土之车饰徵之, 东周 以上,车饰无用铁者,以铁饰车,当自 战国 时。”一说谓用铁包在外面。 岑仲勉 简注:“什、鍱字通用,铁什即……铁鍱,谓用铁包外。藉车有柱埋地,则不过借‘车’为名,与普通车逈异, 孙 ( 孙詒让 )以铁什为纂,其义可能相通, 于 以为车饰杂具则误。”
《漢語大詞典》:铁蒺藜骨朵(鐵蒺藜骨朶)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使一个铁蒺藜骨朶,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
《漢語大詞典》:铁雷(鐵雷)
地雷的一种。雷壳用铁制成。 邢四娃 《军火田》:“我们联防的二百多民兵,连夜拉上了山,每人都抱一个铁雷或者石雷。”
分類:地雷用铁
《漢語大詞典》:铁标(鐵標)
亦作“ 铁鏢 ”。 用铁或钢铸的一种兵器,形如矛头,用以投掷伤人。《水浒传》第九二回:“ 项充 、 李袞 两箇,各人手挽着蛮牌,右手拿着铁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有铁鏢焉,升桅斗而掷之……巨铁细尾,中舟必洞,中人必死。” 梁斌 《红旗谱》三五:“从破柜头里找三截鞭和铁镖,找出长枪大棍,要去当纠察队。”
分類:用铁兵器
《漢語大詞典》:铁缠槊(鐵纏矟)
用铁丝缠柄的长矛。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 王茂 下马,单刀直前,其甥 韦欣庆 执铁缠矟以翼之。” 胡三省 注:“铁缠矟,以铁线缠矟把, 齐武陵王 晃 有银缠矟。”
《國語辭典》:洋伞(洋傘)  拼音:yáng sǎn
由西洋传入的伞。用铁或钢等制成骨架,布或绸等制成伞面。今专指遮太阳用的伞。
《漢語大詞典》:鸦觜金(鴉觜金)
古代术士用铁制成的黑色粗金,形似鸦嘴,因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其金,铁为之。初自冶中出,色尚黑。凡百餘两为一饼,每饼辐解凿为八片,谓之鸦觜金者是也。”
《国语辞典》:蒜瓣骨朵  拼音:suàn bàn gū duo
骨朵是古代一种兵器。用铁或坚木制成,其端首形如蒜头,故称为「蒜瓣骨朵」。「瓣」文献异文作「办」。《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忽见堂下紫衫银带锦衣花帽从者十数人,牵玉骢马一匹。一人上阶,手执蒜瓣骨朵,唱云:『请丞相上马。』」
《国语辞典》:捕虫网(捕虫网)  拼音:bǔ chóng wǎng
捕捉昆虫的网子。网口用铁丝做成圈状,系上粗软的布袋,再装上长柄,当昆虫飞入网内,转网覆口,即可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