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用短
(1).运用其所短。晋书·刘讷传:“ 周弘武 巧於用短, 杜方叔 拙於用长。” 宋 陆游 《小圃独酌》诗:“自笑邇来能用短,只将独醉作生涯。”
(2).使用短武器。管子·兵法“教其手以长短之利” 唐 尹知章 注:“长兵短兵,各有所利。远用长,近用短也。”
《分类字锦》:善用短楯
宋书长沙王道怜传子义融有质干善于用短楯
分类:干盾
《國語辭典》:困蹙  拼音:kùn cù
境况窘迫。《晋书。卷八一。毛宝传》:「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
《國語辭典》:肉搏  拼音:ròu bó
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近身搏斗。如:「肉搏战」。也作「肉薄」。
《漢語大詞典》:折捶(折箠,折棰)
亦作“ 折箠 ”。折断策马的杖。《后汉书·邓禹传》:“ 赤眉 无穀,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谓用短杖即可制敌。喻轻易制敌取胜。 严复 《救亡决论》:“灶上驱虏,折箠笞羌。”
《漢語大詞典》:头针疗法
用短毫针在头皮的特定刺激区密集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患所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感觉异常以及共济失调、舞蹈震颤、失明、失语等。也可治疗内脏疼痛、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国语辞典》:勃浪鼓  拼音:bó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于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栓一颗坠子,转动时会发出连续响声。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博郎鼓  拼音:bó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于鼓的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的声响。旧时卖货郎也拿来摇弄以代替叫卖。《金瓶梅》第三二回:「烂红官段一疋、福寿康宁镀金银钱四个、追金沥粉䌽画寿星博郎鼓儿一个。」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巴郎鼓  拼音:bā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左右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发出咚咚声响。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瞒眼画(瞒眼画)  拼音:mán yǎn huà
一种绘画技巧。运用短缩法和透视法,将景物仔细描绘至逼真的效果,是幻影主义技法之一。
《國語辭典》:绠短汲深(綆短汲深)  拼音:gěng duǎn jí shēn
绠,汲水桶上的绳索;汲,自井中打水。「绠短汲深」指用短的汲水绳打取深井中的水。语本《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比喻才能不足,无法胜任。唐。颜元孙 干禄字书序:「绠短汲深,诚未达于涯涘;岐多路惑,庶有归于适从。」也作「短绠汲深」、「汲深绠短」。
《國語辭典》:短兵相接  拼音:duǎn bīng xiāng jiē
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比喻面对面激烈的搏打、争斗。《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七。刘惟辅传》:「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也作「短兵接战」。
《漢語大詞典》:短兵接
犹言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车错轂兮短兵接。” 王逸 注:“言戎车相迫,轮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劎以相接击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 唐 刘长卿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参见“ 短兵相接 ”。
分類:短兵相接
《漢語大詞典》:卑手刀
古代一种军用短刀。 三国 魏 曹操 《军策令》:“孤先在 襄邑 ,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