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其它辞典
房伟(号 坐忘居士 )冯艾子(字 伟寿 号 云月、云月只溪子 )冯开元(号 普慈 )冯取洽(字 熙之 号 双溪翁 )冯允中(字 作肃 号 见斋 )辅广(字 汉卿 号 潜庵 世称 传贻先生、傅贻先生 )傅文用(号 三翁 )傅寅(字 同叔 号 杏溪 )高焘(字 公广 号 三乐居士 )高耕(字 志伊 号 天逸 )高怿(字 文悦 号 南山三友 安素处士 )高永亨(号 无悔 )高子凤(字 仪甫 号 澹庵 )葛刚正(字 德卿 号 水云清隐 )葛庆龙(号 秋岩、寄渔翁、江南野道人 )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一七房伟,号坐忘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徽宗朝在世,以儒学知名,著有《坐忘居士集》。见洪迈《夷坚志》丙集卷二,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卷五一《坐忘居士房公文集序》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延平人,字伟寿,号云月。冯取洽子。精于律吕,为词多自制腔。
全宋诗冯艾子,字伟寿,号云月只溪子(《中兴以来绝妙好词选》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冯开元,号普慈,眉山(今属四川)人(《东林山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延平人,字熙之,号双溪翁。工诗,其佳联为诗林誉为秀杰之句。亦善词。有《双溪词》。
全宋诗冯取洽,字熙之,号双溪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诗人玉屑》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邵武人,字作肃,号见斋。从朱熹学,所论惩创后生妄作之弊,多受朱子称许。历官道州宁远县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赵州人,南渡后居秀州崇德,字汉卿,号潜庵。辅逵子。以父恩授保义郎,漕举四试不第。从学于吕祖谦,后问学于朱熹。宁宗初禁伪学,学徒多避去,广不为所动。嘉定初,上政府书,反复于是非成败之际。后奉祠归,筑传贻书院,人称传贻先生。有《四书纂疏》、《六经集解》、《通鉴集义》、《日新录》等。
全宋诗辅广,字汉卿,号潜庵,学者称傅贻先生,其先赵州庆源(今河北赵县)人,南渡后居崇德(今浙江海宁西)。以父荫入仕。四试不第,从吕祖谦、朱熹学。宁宗庆元初伪学禁严,学徒多避,辅不为动。嘉定初上疏被劾,奉祠归,筑傅贻书院,以著书教授为任。著有《六经集解》、《四书纂疏》等。事见《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宋元学案》卷六。
全宋文·卷六四三九辅广,字汉卿,号潜庵。其先赵州庆源人,南渡后居崇德(今浙江崇德)。以父恩授保义郎,转忠训郎。漕举四试不第,与吕祖谦游,并问学于朱熹。宁宗初禁「伪学」,学徒多避去,广不为动。嘉定初上书,反覆于是非成败,朝廷不悦。筑传贻书院,教授学者,时称传贻先生。著有《语孟学庸答问》、《六经集解》、《诗童子问》(存)、《诗经协韵考异》(存)、《通鉴集义》、《潜庵日新录》、《师训编》。见《南宋书》卷六三,《宋元学案》卷六四,《宋史翼》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开封人,号三翁。工画花竹、翎毛。为鹑鹊能分四时毛羽,有黄筌风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字同叔,号杏溪。少能诵经史百家,从唐仲友学,仲友称为“益友”。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皆研究根穴,订其讹谬,每事各为一图,号曰《群书百考》。家居不仕,又不屑治生产,晚益贫。太守孟猷捐俸以倡,诸好义者为买田筑室于东阳之泉村。为诗闲远古淡。有《禹贡说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沔州人,字公广,号三乐居士。工书善画,作小景自成一家,清远净深,一洗工气。篆、隶、飞白,皆造其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志伊,号天逸。诗文刻意拔俗,语求惊人,晚年益奇。有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陕州硖石人,字文悦。高季兴四世孙。年十三能属文,通经史百家之书。闻种放隐终南山,乃筑室豹林谷,从放受业。与张荛、许勃号南山三友。屡召不起。范雍建京兆府学,召怿讲授,席间常数十百人。仁宗赐号安素处士。卒年七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青涧人,号无悔。高永能弟。为人沉鸷有略,习知边事。结发与羌人战,大小数十遇,未尝败北。与其兄齐名,边人号“二高”。后以失边帅意徙内地钤辖。
人物简介
全宋诗高子凤,字仪甫,别号澹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尝注杜诗,林希逸为作序。有文集,已佚。事见《松风馀韵》卷二。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九五葛刚正,字德卿,号水云清隐,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工篆,著有《重续千字文》二卷(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宋九江人,寓居江南,号秋岩,又号寄渔翁、江南野道人。早年尝入匡庐学佛法,寻归俗,放浪江湖。好为诗,名公巨卿和酒徒剑客多与之游。年逾七十终。
全宋诗葛庆龙,号秋岩,又号寄渔翁、江南野道人,九江(今属江西)人,寓越。早年尝入匡庐学浮屠法,后归俗,放浪江湖以终,王易简函其骨于仙人洞。事见《宋诗纪事》卷八○引《霏雪录》。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