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徐锴(楚金 得人 )
赵某(茗屿 )
僧如敏(知圣大师 )
景焕( 玉垒山人 )
朱昂(举之 别称 退叟 正裕先生 )
石熙载(凝绩 得人 元懿 )
释行因(佛手岩和尚 )
陈抟(希夷先生、扶摇子 别称 云台翁 图南 世称 白云先生 )
释道齐( 道齐 东禅 )
释遇安( 善智禅师、朗智大师 )
李煜(重光 别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从嘉、重嘉 钟隐 吴王、违命侯、陇西公、安定郡公、郑王、陇西郡公 )
毛炳(于斋壁云 )
僧洪蕴( 广利大师 )
释刚惠(辩正大师 )
胡衍(云峰、胡氏宝丹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74 【介绍】: 五代末宋初广陵人,字楚金。徐铉弟。幼孤苦学,善为文。南唐李璟见其文,以为秘书省正字,历虞部员外郎、屯田郎,知制诰,累迁内史舍人卒,谥文。善小学,有《说文系传》、《说文解字韵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0—974 字楚金,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南唐中主时,为秘书郎,迁齐王景达记室。触忤权贵,贬乌江尉。岁余,召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以论冯延鲁罪,贬秘书郎分司东都。后主时,累迁屯田郎中、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宋开宝七年(974)卒,谥文。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卷一四、陆游《南唐书》卷五。锴酷嗜谈,博学多才,工诗能文,与其兄铉齐名,号“二徐”。早负大名,词藻尤赡。10岁时,即以《秋声》诗驰名。僧文莹称“尽见秋声之意”(《玉壶清话》卷八)。又精小学,所校书尤精审。著作颇多,有《徐锴集》15卷、《赋苑》200卷、《广类赋》25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灵仙赋集》2卷等,均散佚。《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徐锴(920-974),字楚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南唐中主即位,起家秘书郎、齐王记室,眨乌江尉。岁馀,召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棹屯田郎中、知制诰,官至右内史舍人,兼兵、吏部选事,四知贡举,号为得人。卒。锴与兄铉俱以文辞知名,时号“二徐”。又精小学,著《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世称“小徐本”。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五首。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锴字楚金。与兄铉齐名。事南唐嗣主。为秘书郎。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知制诰集贤殿学士。及贬制度。改拜右内史舍人兼兵吏部选事。开宝七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引《彦周诗话》
徐锴字楚金,仕江左至中书舍人。时吴淑为校理,古乐府中,“掺”字多改为“操”字,盖章草之变。锴四:“非可一例言。若《渔阳掺》者,三挝鼓也。祢衡作《渔阳掺》。古歌云:“城中宴闻《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淑叹服。
《南唐书》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某,失其名,号茗屿,乐清(今属浙江)人(《东瓯诗存》卷七)。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一
赵某,建隆元年为泰州团练推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唐时僧,闽人。为人宽绰纯笃,无故寡言。住韶州灵树院。南汉刘氏每迎召敏入请问,所占皆验。号为知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闽人也。始得心法于安禅师。及刘氏据番禺。每迎入府供养。有所询访。谓之乞愿。敏亦无所顾忌。辄随事占对。后皆奇中。因署号知圣大师所居灵树院。岩谷尤深。窅丈室燕坐。悉屏绝童仆。独一净人侍侧。呼之为所由。一日登山。遽麾使去。净人因蔽草中窥之。见敏没入地。久之乃复出。净人竟前问所往。徐曰。吾与山王有故。邀吾闲谈耳。且戒之。曰。所由勿泄吾迹于外。 有僧问云。如何是佛法至理。敏展两手。云如何是和尚家风。敏云千年田八百主。云学人不会。敏云。即当屋舍没人脩。问云。如何是西来意。敏云。童子莫徭儿。云乞师指示。敏云。汝从虔州来。问云。是什么得恁么难会。敏云。火官头上风车子。 有尼送瓷钵。敏托起云。者个出在什么处。尼云。定州敏朴破。尼罔措。 或问和尚年多少。敏云。今日生。明日死。又问和尚生缘何处。敏云。日出东。月落西。广主将兴兵。欲诀臧否于敏。敏知之乃封一函子。付知事云。王来则出此开之。竟化去。及广主至。怒知事曰。和尚疾时。何不见报耶。对曰。和尚未尝有疾。于是出其函。得一帖子。于内书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因召第一座文偃。开堂说法。以绍其化。兵亦遂寝。且塔其全身于山中。葬费皆出王府。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如敏。闽人也。始见安禅师。遂盛化岭外。诚多异迹。其为人也宽绰纯笃无故寡言。深悯迷愚率行激劝。刘氏偏霸番禺。每迎召敏入请问多逆知其来。验同合契。广主奕世奉以周旋时时礼见。有疑不决直往询访。敏亦无嫌忌启发口占然皆准的时谓之为乞愿。乃私署为知圣大师。初敏以一苦行为侍者。颇副心意。呼之曰所由也。一日随登山脊间。却之潜令下山。回顾见敏入地焉。苦行隐草中覆其形。久伺之乃出往迎之。问曰师焉往乎曰吾与山王有旧。邀命言话来如是。时或亡者乃穴地而出。严诫之曰。所由无宜外说泄吾闲务。后终于住院。全身不散。丧塔官供。今号灵树禅师真身塔是欤。 系曰。灵树如遇大安。必寿腊绵长。出人常限。疑此亦所闻异辞矣。
景焕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姓或作耿。宋成都人,自号“玉垒山闲吟牧竖”。有《野人闲话》,太祖乾德三年成书,多记孟蜀时事。又有《牧竖闲谈》,多记奇器异物。
全宋文·卷四六
景焕,一名朴,号玉垒山人。成都人。曾隐居江油匡山。善画,工文章。后蜀时与欧阳炯为忘形交。一日联骑游成都应天寺,画天王及部从,炯为作长歌美之,草书僧梦归书于廊壁,成都人号为「应天三绝」。著有《野人闲话》五卷、《牧竖闲谈》三卷,今各存一卷。事迹见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益州名画录》卷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1007 【介绍】: 宋南阳人,后徙潭州,字举之。朱葆光子。少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昂称“小万卷”。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真宗咸平二年,召为翰林学士。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喜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卒,门人私谥正裕先生。有《资理论》、文集。
全宋诗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先世家渼陂(今陕西户县),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长沙)。昂仕后周。宋初,历宜城令。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广安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泗州,迁监察御史。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鄂州。真宗即位,迁知制诰,判史馆。咸平二年(九九九),为翰林学士。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书卷四八)。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四三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阳,其父葆光又南渡,侨寓潭州(今湖南长沙)。昂少好读书,人称「小万卷」。周世宗时知扬州扬子县,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寻迁殿中丞、知泗州。太平兴国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迁转运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咸平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一作静裕先生)。昂闲居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著有《资理论》三卷、文集三十卷。《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8—984 【介绍】: 宋洛阳人,字凝绩。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进士。宋初赵光义领泰宁军节制及尹京邑,辟为掌书记、开封府推官。太宗即位,知贡举,号得人。知潭州。太平兴国四年,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征太原。还迁刑部侍郎。拜户部尚书、枢密使。八年上表求解职,授尚书右仆射。卒谥元懿。性忠实,遇事尽言,无所顾避。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雁门人。参方得法于襄阳之鹿门山。寻游匡庐南唐元宗。承其名。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岩峻峭不易陟。有石室。深邃可禅燕。下瞰锦绣谷尤幽胜。因无弟子给侍。赖邻僧时往来。所须曾莫之缺乏。居常有异鹿一。遇夜阑。则卧石檐下。锦囊鸟一栖石壁间。元宗三徵之。终不起。一日小疾。谓其人曰。捲上帘。我去我去。方捲帘。即下床行三数步。屹立而化。春秋七十许矣。阇维收馀骨。塔之岩背。元宗使工写其真。以供养。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行因。不详姓氏。雁门人也。游方问道于江淮。见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因独栖禅观于其中。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岩中夜阑有异鹿一。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二物都无惊怖。因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之供侍。一日小疾谓侍僧曰。卷上帘我去去。帘方就钩。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而阇维收遗骨。白塔在岩背焉。初因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寻为元宗坚请。于栖贤寺开堂唱道。不及期月潜归岩窟。初岩如五指。中指上有松一株。因终之日此亦枯瘁。因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谈论不滞于方隅。开喻必含于教化。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佛则右胁果位坐亡。首支地者现通。身立中者彰异。其惟欲行步而化者。除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次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俗姓武。蒲津人也。生而强壮容姿端雅。成立则身长七尺许。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投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礼真寂禅师为亲教也。戒检严明讷言敏行。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后诸方无定游处。未到临川见崇寿益禅师。顿明心决。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不觉起而作礼。及诣杭礼阿育王塔。跪而顶戴泪下如雨。问掌塔僧曰。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僧曰。按传记云。藏在内角中。望若悬钟焉。潜疑未已。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潜悲喜交集。又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其象鼻直枕行忏所。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请以居之。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别给月俸以施之。加优礼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入棺之际。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时众皆睹。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所收舍利夥多。有屠者自惟恶业。展襟就火聚乞求。斯须获七颗。屠家持于印氏塔中。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建石塔缄其真骨。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佛手岩行因者。雁门人。未详姓氏。少习儒。舍俗出家。遂云游。首谒鹿门真公。言下有省。寻抵江淮。登庐山。山北有岩如五指。下石窟可三丈馀。师宴处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供侍。常有异鹿锦囊乌驯绕其侧。江南李主。三诏不起。坚请就栖贤开法。不逾月。仍潜归岩室。寂音为之赞曰。淮山深处。容我卓锡。树下经行。岩间宴寂。六十馀年。胁不至席。天子三诏。掉头不应。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摇海惊。天空地迥。后代儿孙。则反于是。如乳中虫。贪著世味。我寻其迹。为陨涕泪。师后下禅床行数步。屹立而化。岩顶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寿七十馀。岩之阴。骨塔存焉(二师皆曹山嫡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 【介绍】: 宋人。道士。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途,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后移居华山云台观。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固辞。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好读《》,著《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9 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后唐明宗长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20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石室,摄生修炼。后周世宗时被召赴阙,拜左拾遗,不受,留月余而归。相传宋太祖登极后,陈大笑坠骡,谓“天下自此定矣”。宋太宗时,两次被征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留数月放还。《宋史》有传。陈抟通经史百家言,尤精于《》。据云曾从麻衣道者得《正易心要》42章,演为《先天图》、《无极图》等,对北宋理学家影响甚巨。曾作诗600余首,多佚。《五代史补》、《诗话总龟》、《五朝名臣言行录》、《老学庵笔记》、《诗林广记》等书中存诗1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诗14首、断句2。另《太华希夷志》尚存入宋后诗多首。
全宋诗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人称白云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二十馀年。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石室。后周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卒。有诗六百馀首,已散佚。《宋史》卷四五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陈抟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服气避谷。移居华山。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入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卒端拱初。诗四首。(复出一首)
全宋文·卷一○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太平兴国中朝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抟好读《》,自号扶摇子,学者又称白云先生。端拱二年七月卒。著《易龙图》一卷,传先天之学;《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今所传陈抟著述,多为后人伪托。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二。
释道齐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禅师名道齐。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禅师得度。种性猛利。经行燕坐。以未明己事为忧。持一钵遍历丛林。学心不息。时法灯禅师。住南昌上蓝。齐往依之。法灯使知藏司。法灯偶见齐呼曰。每见举祖师西来意话。藏主如何商略。齐曰。不东不西。法灯曰。若与么会。了无交涉。曰未审尊意如何。法灯良久曰。西来有甚意便去。齐于是顿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有搜玄拈古代别之语。盛行诸方。号东禅。尝谓门弟子曰。达磨言。此方经唯楞伽。可以印心。吾读此经。偈曰。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可谓大慈悲父。如实极谈。我辈自不领受。背负恩德。如恒河沙。或问曰。然则见自心。遂断分别乎。齐曰非然也。譬如调马。马自见其影而不惊。何以故。以自知其影。从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断分别。亦舍心相也。祇今目前。如实而观。不见纤毫。祖师曰。若见现在。过去未来亦应见。若不见过去未来。现在亦不应见。此语分明。人自迷昧。或又问龙济曰。一切钟鼓本无声。如何信之无声齐。曰祖师曰。如鼓声无有作者。无有住处。毕竟空故。但诳凡夫耳。若鼓声是实有。钟声俱击。应不相参。所以玄沙曰。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交参。句句无前后。若不当体寂灭。如何得句句无前后耶。后移住幽谷山双林禅院。又迁住云居。凡二十年。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八日申时令击钟集众。维那白众已集。齐笑叙出家本末。揖谢辅弼丛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风火相逼。特与诸人相见。且向什么处见。向四大五阴处见耶。六入十二处见耶。是种种处不可见。则只今相问者是谁。若真见得可谓后学有赖。良久曰。吾化后。当以院事累契瑰。乃化。阅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赞曰。余赞大愚东禅碑。碑载齐悟契之缘。法灯曰。西来有甚意。以校传灯曰。他家自有儿孙在。之语误也。昔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子。又随而诫之曰。汝若肯我与么道。我则辜负汝。汝若不肯我与么道。我则不辜负汝。而昧者剿之。使古人之意不完。为害甚矣。故并录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安(?~九九二),俗姓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关倾心院,开宝七年(九七四)入居光庆寺,号善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赐紫,号朗智大师。淳化三年卒。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978 【介绍】: 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李璟第六子。自太子冀以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宋太祖建隆二年,立为太子,旋嗣位,奉宋正朔,称江南国主。常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国亡后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为宋太宗鸩杀。煜为人仁孝,颇有慧性,善属文,工书画,能音乐,尤以词名。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风格绮靡;后期因遭亡国之痛,多故国之思,风格为之一变。后人辑其词与其父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978 字重光,初名重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继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有集30卷,已佚。生平见徐铉《大宋左千牛卫将军追封英王陇西公墓志铭》、《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南唐书》本传。近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善诗文、音乐、绘画,尤工词。抒写离别之思,家国之痛,情真语挚。《全唐诗》存诗18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开宝八年(975),宋军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违命侯,改封陇西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吴王。李煜有多方面文学艺术才能,兼擅诗、词、文。善书,工画,知音律。其遭罹多故,好为凄苦之词。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八首。
词学图录
李煜(937-978) 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后人将其词与其父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嗣主景第六子。封安定郡公。进封郑王。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宋建隆二年。嗣主南迁。立为太子监国。嗣主殂。袭位。更今名。开宝七年。宋师南征。八年。金陵陷。肉袒降于军门。封违命侯。太平兴国初改封陇西郡公。三年七月薨。年四十二。赠太师。封吴王。

作品评论

宣和书谱
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揭云汉奎壁,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煜归本朝,我艺祖尝曰:“煜虽有文字,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几何哉!
石林燕语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巧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瀛奎律髓
李后主号能诗,偶承先业,据有江南,亦僭称帝,数十州之主也。集中多有病诗,五言律云:“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真所谓衰飒憔悴,岂“大风”、“横汾”之比乎?宜其亡也。或谓此乃已至大兴之后,即不然矣。七言有云:“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又云:“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盖君临之时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洪州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家贫好学,不能自给,因随里人入庐山,聚生徒于白鹿洞讲学。性嗜酒,每得钱则买酒尽醉。其游螺川诸邑,遇酒即饮,不醉不止。后又聚生徒数十人,讲诵于南台山数年。尝自署于斋壁云:“先生不在此,千载只空山”。因大醉,一夕卒。生平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记有《毛炳诗集》1卷,今佚。《全唐诗》存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1004 【介绍】: 宋僧。潭州长沙人,俗姓蓝。年十三出家于郡中开福寺。课诵之余,兼习方技医祝之书。后游京师,以医术知名。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太宗太平兴国中诏求医方,尝录古方数十以献。真宗咸平初补右街首座,累转左街副僧录。工于诊切,时贵戚大臣有疾,多诏其诊疗。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洪蕴,姓蓝氏,长沙人。母翁氏,初以无子,专诵佛经,既而有娠,生洪蕴。年十三,诣郡中开福寺智巴求出家,诵课馀暇,兼攻方枝医祝之书。后游京师,以医术知名。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太平兴国中诏求医术,洪蕴录数十以献。真宗在蜀邸,洪蕴尝以方药谒见。咸平初,补右街首座,累转左街副僧录。洪蕴尤工于诊切,每先岁时言人生死无不应。贵戚大臣有疾者,多诏遣诊疗。景德元年卒,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一
刚惠,太平兴国间为都僧统,号辩正大师,赐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衍,号云峰,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后梁。宋初,行医至博罗(今属广东),遂家其地。师白玉蟾。事见《罗浮山志会编》卷五。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三
胡衍,号云峰。其先庐陵人,宋初行医至博罗,遂居焉。衍自少仰慕仙道,性喜施与,炼药捣三千杵,成八百丸,号胡氏宝丹,治病疫,全活者众。常居罗浮山水帘洞,师白玉蟾,行九九六六之法,得道衍行六世,称胡六真人,即玉蟾所称胎仙也。雅能诗。卒之日,举尸如空衣,火之,得舍利三十六颗,大如绿豆,色黄紫。事载胡氏家谱。清康熙五十六年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