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不共生
不无因生
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
我生已尽
净饭王生二子
白饭王生二子
斛饭王生二子
甘露饭王生二子
生识
得无生忍
生轻安作意
不生轻慢
有生灭
生施者福
佛类词典(续上)
不自生不共生
不无因生
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
我生已尽
净饭王生二子
白饭王生二子
斛饭王生二子
甘露饭王生二子
生识
得无生忍
生轻安作意
不生轻慢
有生灭
生施者福
不自生
【三藏法数】
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不共生
【三藏法数】
谓六根六尘和合名之为共。前云不自生,则是根不能生;又云不他生,则是尘不能生。根尘各各既不能生,根尘相共又焉得生,故名不共生。
谓六根六尘和合名之为共。前云不自生,则是根不能生;又云不他生,则是尘不能生。根尘各各既不能生,根尘相共又焉得生,故名不共生。
不无因生
【三藏法数】
谓不因根尘而生也。既离根尘,则一念心,无有生处,故名不无因生。
谓不因根尘而生也。既离根尘,则一念心,无有生处,故名不无因生。
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为菩萨入初乾慧地时,断惑證理,即是證佛所證,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为菩萨入初乾慧地时,断惑證理,即是證佛所證,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
我生已尽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净饭王生二子
【三藏法数】
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白饭王生二子
【三藏法数】
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第二子,梵语名阿难,华言欢喜,又云庆喜。以其生时,举国欣庆故也。从佛出家持三藏教。(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
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第二子,梵语名阿难,华言欢喜,又云庆喜。以其生时,举国欣庆故也。从佛出家持三藏教。(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
斛饭王生二子
【三藏法数】
第一子,梵语名摩诃男(无翻),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第二子,梵语名阿那律,华言无灭,又云无贫。从佛出家,所谓天眼第一者是也。
第一子,梵语名摩诃男(无翻),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第二子,梵语名阿那律,华言无灭,又云无贫。从佛出家,所谓天眼第一者是也。
甘露饭王生二子
【三藏法数】
第一子,梵语名婆娑(无翻),第二子,梵语名跋提,华言小贤。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是也。
第一子,梵语名婆娑(无翻),第二子,梵语名跋提,华言小贤。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是也。
生识
【三藏法数】
识即分别之义,谓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而能生于分别之识,及相应法,俱得增胜,是为生识也。
识即分别之义,谓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而能生于分别之识,及相应法,俱得增胜,是为生识也。
得无生忍
【三藏法数】
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生轻安作意
【三藏法数】
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对治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
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对治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
不生轻慢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了达诸法平等,于诸有情,常行不轻之行,而无憍慢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谓菩萨了达诸法平等,于诸有情,常行不轻之行,而无憍慢之心,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有生灭
【三藏法数】
谓世间一切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皆从因缘别离而灭,故名有生灭也。
谓世间一切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皆从因缘别离而灭,故名有生灭也。
生施者福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持戒清净,专心修道,则能福利人天;若有檀越,施以饮食,使其成就道业,能令施者亦获福报,故须食也。(梵语檀,华言施。称檀越者,谓人行施,能越贫穷苦也。)
谓修行之人,持戒清净,专心修道,则能福利人天;若有檀越,施以饮食,使其成就道业,能令施者亦获福报,故须食也。(梵语檀,华言施。称檀越者,谓人行施,能越贫穷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