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
陈亮(字 同甫 世称 龙川先生 文毅 号 龙川 同 )
程端蒙(字 正思 号 蒙斋 )
傅伯成(字 景初、景先 号 竹隐 忠简 )
李嘉谟( 嘉谋 号 息斋 字 良仲 )
释师观(号 月林 黄 )
王楠(字 木叔 号 合斋 )
吴猎(字 德夫 号 畏斋 文定 )
赵蕃(字 昌父 号 章泉、章泉先生 文节 )
赵善誉(字 静之、德广 号 恕斋 )
周甫(字 次山 号 无碍老人 )
蔡曾(字 子飞 号 东郭居士 )
陈谦(字 益之 号 易庵、水云 )
范处义(字 子由 号 逸斋 )
葛邲(字 楚辅 文定 号 可斋 )
其它辞典(续上)
赵师侠( 师使 字 介之 号 坦庵 )陈亮(字 同甫 世称 龙川先生 文毅 号 龙川 同 )
程端蒙(字 正思 号 蒙斋 )
傅伯成(字 景初、景先 号 竹隐 忠简 )
李嘉谟( 嘉谋 号 息斋 字 良仲 )
释师观(号 月林 黄 )
王楠(字 木叔 号 合斋 )
吴猎(字 德夫 号 畏斋 文定 )
赵蕃(字 昌父 号 章泉、章泉先生 文节 )
赵善誉(字 静之、德广 号 恕斋 )
周甫(字 次山 号 无碍老人 )
蔡曾(字 子飞 号 东郭居士 )
陈谦(字 益之 号 易庵、水云 )
范处义(字 子由 号 逸斋 )
葛邲(字 楚辅 文定 号 可斋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194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曾于孝宗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不报。淳熙五年,复诣阙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太子监军,为经理建康之计,以振动天下而与金绝。光宗绍熙二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绍熙四年登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倡导经世济民“事功之学”。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谥文毅。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全宋诗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知州周葵礼为上客。孝宗乾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为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为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复上书论恢复,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词学图录
陈亮(1143-1194) 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全宋文·卷六三一九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自幼颖异,才气超迈,喜言兵,议论风生。隆兴初,与金约和,亮独以为不可。会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不报。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淳熙五年,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孝宗欲官之,弃不顾,遂渡江而归,日狂饮为大言,人以为狂怪。淳熙十五年,亮复上书,乞以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不报。绍熙四年,亮以状元登第,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及上任,次年卒,享年五十二。端平初追谥文毅。亮与朱熹友善,往复论学,多所辨难。著有《三国纪年》、《龙川文集》、《龙川词》,又尝辑《欧阳文粹》。见《宋史》卷四三六本传,《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191 【介绍】: 宋饶州德兴人,一作鄱阳人,字正思,号蒙斋。朱熹门人。光宗淳熙七年补太学生。时禁洛学,上书责谏议大夫王自然疏斥正学。以对策不合罢去,自是不复应举。有《性理字训》、《毓蒙明训》、《学则》等。全宋诗
程端蒙(一一四三~一一九一),字正思,德兴(今属江西)人。朱熹门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领乡贡,补太学生。时禁洛学,遂不复应试举。光宗绍熙二年卒,年四十九(《晦庵集》卷九○《稚君正思端蒙墓表》)。著有《小学字训》(《宋史·艺文志》一)等,已佚。清康熙《饶州府志》卷二四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二
程端蒙(一一四三——一一九一),字正思,号蒙斋,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朱熹门人。淳熙七年领乡贡,补太学生,持书上谏议大夫王月然,责其疏斥正学。以对策不合去,自是不复应举。绍熙二年卒,年四十九。著有《性理字训》(存)、《毓蒙明训》、《学则》(存)等。见朱熹《程君正思墓表》(《朱文公文集》卷九○),雍正《江西通志》卷八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26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景初,号竹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初知漳州,创惠民局以济民病。历官至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左迁权吏部侍郎,历知知建宁、镇江府,全活饥民甚众。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学士,落致仕,寻加宝文阁学士、龙图阁学士。卒谥忠简。有《竹隐居士集》。全宋诗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济源(今属河南)人,迁居晋江(今属福建)。早年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连江尉。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历知闽清县、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丞,出知漳州。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成都路提点刑狱。入为工部侍郎,以沮开边出为湖广总领。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谏议大夫,以不附和史弥远出知建宁府,移知镇江府。八年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谥忠简。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龙学竹隐傅公行状》,《宋史》卷四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号竹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迁明州教授。历知闽清、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复入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谏议大夫,权吏部侍郎,出知建宁、镇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谥忠简。著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耋志》六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谒證老衲于澧州光孝寺,扣可庵然、尤溪印于闽中,又从老衲移住饶州荐福寺。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住平江府蠡口圣因禅院。后历住平江府承天能仁寺、万寿报恩光孝寺、临安府崇孝显亲寺、开山湖州报因佑慈寺、平江府灵岩山崇报寺、临安府西湖澄翠庵、湖州乌回山密严寺。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陈贵谦《月林观禅师塔铭》。 释师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中单编的颂古、赞、偈颂及辑自他书者合编为第二卷。全宋文·卷六三五○
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剃落,二十四圆具游方。依随州大洪山祖證禅师参究十馀年,始得其法。嘉泰初出世苏州圣因寺,后历住承天、万寿、报恩、灵岩等名刹。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月林师观禅师语录》一卷传世。见陈贵谦所撰《塔铭》(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五套第三册《月林师观禅师语录》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17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木叔,号合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婺州、台州推官,教授黄州,丞义乌,知绩溪,所知有声。提举江东常平茶盐,累迁至秘书少监。寻罢,起知赣州,为提刑官毁于朝,复罢与祠。性崖峭独特,不轻徇物。工诗。有《王秘监诗文集》。全宋诗
王楠(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字木叔,温州(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调婺州推官。历台州推官、义乌丞、知绩溪县。召监进奏院,坐伪学罢。起知江阴军,迁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兼知池州。召为枢密院详检文字。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出知赣州,以与上官不合罢。宁宗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合斋集》(《宋诗纪事》卷五三),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二三《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三五○
王楠(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字木叔,号合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道二年登进士第,为婺州推官,移台州。迁大理丞、礼部员外郎,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开禧中知池州,召为吏部郎中兼枢密院检详文字,充国子司业。出知赣州。嘉定十年五月以疾卒,年七十五。著有《合斋集》十六卷、《王秘监集》四卷。见叶适《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水心集》卷二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13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德夫,号畏斋。曾从张栻、朱熹问学。孝宗淳熙间进士。为栻檄摄静江府教授。以陈傅良荐,守秘书省正字。宁宗即位,累除监察御史。以反对禁道学,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党禁解后复官。嘉泰间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请增枣阳、信阳之戍以御金兵,拔孟宗政诸将分列要郡。以秘阁修撰知江陵府,屡解襄阳、德安、竟陵之围,且计讨吴曦之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改四川安抚制置使。有《畏斋文集》。全宋文·卷六三五一
吴猎(一一四三——一二一三),字德夫,号畏斋,潭州醴陵(今湖南醴陵)人。尝从张栻、朱熹问学,登淳熙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摄静江府学教授,知常州无锡县。以陈傅良荐,召守秘书省正字。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出为江西运判,寻罢。久之,起为广西运判,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召除秘书少监,复以秘阁修撰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知江陵府。金人围襄阳,迫竟陵,诏猎节制本路军马以禦之,以功加宝谟阁待制、京湖宣抚使。后以敷文阁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蜀有惠政,民绘像而祠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定。著有《畏斋文集》、《奏议》共六十卷。《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29 【介绍】: 宋郑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号章泉。赵旸孙。以荫入仕。为太和主簿,以诗受知于杨万里。调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因罢。理宗即位,以为太社令、直秘阁召,皆辞不拜。诏予祠,依前直秘阁致仕。初受学于刘清之,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喜作诗,与周必大唱酬颇多。卒谥文节。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全宋诗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全宋文·卷六三五○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居玉山之章泉,故世号章泉先生。以曾祖旸致仕恩入仕,为太和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奉祠归,积祠庭之考至三十有三。理宗即位,以太社令召,三辞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主管建昌军仙都观。越三年,差主管华州云台观。绍定二年四月,转承议郎,依前直秘阁。阅月而卒,年八十七。景定三年谥文节。受知于杨万里,著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均有辑本)。见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二),《宋史》卷四四五《文苑传》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常熟人,一作泗州人,字次山,晚号无碍老人。弃举子业,研究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尝馆于参政宇文绍节门下,以边功累授官,不就。所作《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卒年六十二。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周甫,字次山,号无碍老人,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淳熙十年秋试为解魁,后弃举子业。穷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所著《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参政宇文绍节尝馆之,以边功累官不就。卒年六十二。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4—1216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益之,号易庵。傅良从弟。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官枢密院编修。尝陈中兴五事。光宗宁宗间,历通判江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司农少卿等官。金兵深入,以宝谟阁待制副宣抚江西、湖北。早有隽声,后因依附韩侂胄,为士论所薄。有《易庵集》等。全宋诗
陈谦(一一四四~一二一六),字益之,号水云,又号易庵,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福州司户。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通判江州。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知常州。历提举湖北常平,夔州转运判官。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提点湖北刑狱(《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一)。二年,除户部郎中、湖广总领。嘉泰二年(一二○二),提点成都路刑狱,移京西转运判官。开禧二年(一二○六),为湖广总领,除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寻罢。嘉定元年(一二○八),起知江州,未几复罢。八年,提举太平兴国宫。九年卒,年七十三。有《易庵文集》等,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二五《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徙居吴兴,字楚辅。葛立方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初以荫授建康府上元丞。历国子博士、右正言、中书舍人、刑部尚书。尝为东宫僚属八年,与孝宗关系甚密。光宗受禅,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拜左丞相。专守祖宗法度,论疏皆切中时病。后除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宁宗即位,判绍兴府,改福州。卒年六十六。谥文定。有《词业》及文集。全宋文·卷五七九八
葛邲,字楚辅,号可斋,其先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徙湖州安吉(今浙江安吉北),立方子。以荫授建康府上元丞。隆兴元年登进士第,除国子博士、著作郎兼学士院权直、右正言,历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又迁给事中,除刑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光宗受禅,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拜左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宁宗即位,判绍兴府,改判福州。以少保致仕,卒,年六十六。赠少师,谥文定。《宋史》卷三八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