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四角出车轮
 
车生角
 
车轮四角
 
车轮生四角
 
车轮生角
 
轮四角


《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七〈古意〉
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典故
待乌
 
待鸟头白
 
淋乌白头
 
瀚海乌头
 
乌改白头
  
乌白头
  
乌盼头白
 
乌头暗雪
 
乌头有白十
 
乌头未变
   
生马角
 
毕逋头白
 
白尽乌头
 
角马
 
头白
  
头白岂无缘
 
马未角
  
马角望燕丹
  
马头无角
 
马头觅角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论衡校释》卷五〈感虚第十九〉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简释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例句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李商隐 人欲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杜牧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白居易 自题

《國語辭典》:生角  拼音:shēng jiǎo
戏剧中的一种角色,今通常指老生。也作「生脚」。
《國語辭典》:马生角(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也,大过。」
分類:乌头仰天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国语辞典》:天雨粟,马生角(天雨粟,马生角)  拼音:tiān yù sù,mǎ shēng jiǎo
传说战国时燕太子丹质于秦而要求回国,秦王不准,说:「除非天落下粟来,马生出角来。」太子丹仰天长叹,居然上天落下粟来,马也长了角,秦王只好放他走。《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传。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后用以比喻极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分类:要求回国
《漢語大詞典》:狗生角
怪异之事。古以为凶兆。亦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文帝 后五年六月, 齐 雍城门 外有狗生角…… 京房 《易传》曰:‘执政失,下将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新唐书·五行志二:“ 会昌 三年, 定州 深泽 令家狗生角。”亦作“ 狗头上生角 ”。《水浒传》第五一回:“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國語辭典》:狗头上生角(狗頭上生角)  拼音:gǒu tóu shàng shēng jiǎo
狗头上不可能长角。比喻根本不能发生的事、或非常奇怪的现象。《水浒传》第五一回:「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漢語大詞典》:狗生角
怪异之事。古以为凶兆。亦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文帝 后五年六月, 齐 雍城门 外有狗生角…… 京房 《易传》曰:‘执政失,下将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新唐书·五行志二:“ 会昌 三年, 定州 深泽 令家狗生角。”亦作“ 狗头上生角 ”。《水浒传》第五一回:“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漢語大詞典》:出角
(1).生角。北史·隋纪上:“皇妣抱帝,忽见头上出角,徧体起鳞,坠帝於地。尼自外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2).露头角。元史·归旸传:“同里有 吴炳 者,尝以翰林待制徵,不起。贼呼 炳 司卯酉历, 炳 不敢辞。时人为之语曰:‘ 归暘 出角, 吴炳 无光。’ 暘 自此名誉赫然。”
分類:生角
《國語辭典》:红生(紅生)  拼音:hóng shēng
戏剧中扮演关公等红脸的角色。也称为「红净」。
《漢語大詞典》:兔角
兔不生角,故以“兔角”喻必无之事。《楞严经》卷一:“无则同於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前蜀 贯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分類:生角无之
《漢語大詞典》:戴角
头顶上生角。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淮南子·墬形训》:“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史记·律书:“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戴角无上齿,傅翼恒两足。”
《國語辭典》:红脸(紅臉)  拼音:hóng liǎn
1.红的脸。如:「红脸关公」。
2.害羞的样子。唐。司空曙 观妓诗:「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3.发怒、闹彆扭。《红楼梦》第十一回:「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
《漢語大詞典》:角鹿
生角的鹿。多指雄鹿。《西游记》第二十回:“妖狐狡兔乱攛梭,角鹿香獐齐斗勇。”《西游记》第四六回:“那刽子手蹬倒大桩,拖尸来看,呀!原来是一隻白毛角鹿!”
分類:生角
《漢語大詞典》: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漢語大詞典》:乌白(烏白)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國語辭典》:乌白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相传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为人质,因秦王待之无礼而请求返国。秦王则以乌鸦头变白,马头生角的条件刁难他。见《燕丹子。卷上》。后以乌白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实现的事。南朝宋。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四:「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也作「乌白头,马生角」。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烏頭白)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马角(烏頭馬角)
同“ 乌白马角 ”。 清 钱谦益 《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 清 顾贞观 《金缕曲》词:“廿载 包胥 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柳亚子 《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乌头马角费疑猜,又见离魂入梦来。”
《漢語大詞典》:头白乌(頭白烏)
白头乌鸦,传说中的不祥鸟。
分類:不祥
《漢語大詞典》:马角乌头(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
分類: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