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拼音:dòng mài yìng huà xìng xīn zàng bìng
病名。因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血液不易流通,而使心肌发生缺氧现象,患者初期常有气闷和胸部绞痛,一般称为「心绞痛」。严重时,可使心脏肌肉因缺氧而坏死。也称为「狭心症」。
《國語辭典》:嘴打人  拼音:zuǐ dǎ rén
说话叱骂、讥讽或挖苦人。如:「他脾气不好,老是喜欢嘴打人。」
《國語辭典》:乾涩(乾澀)  拼音:gān sè
缺乏油水润泽而不滑顺。如:「在冷气房待久了,皮肤容易乾涩。」
《漢語大詞典》:干倔(乾倔)
生硬倔强。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以前,大家虽找不出 祥子 的毛病,但是以他那股子干倔的劲儿,他们多少以为他不大合群,别扭。”
分類:生硬倔强
《漢語大詞典》:乾倔
生硬倔强。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以前,大家虽找不出 祥子 的毛病,但是以他那股子干倔的劲儿,他们多少以为他不大合群,别扭。”
分類:生硬倔强
《漢語大詞典》:诘屈磝碻(詰屈磝碻)
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是岁首士以 江西 优人来,登场歌舞,皆詰屈磝碻,不可听。”
分類:生硬难懂
《國語辭典》:活剥生吞(活剝生吞)  拼音:huó bō shēng tūn
比喻学习某事或做学问不求甚解,只知草率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如:「做学问必须深入了解其中奥妙,切忌活剥生吞,以致一无所获。」也作「生吞活剥」。
《漢語大詞典》:狠獗獗
生硬勉强貌。《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三荷包 此时虽是满肚皮的不愿意,也是没法,只得板着脸,硬着头,狠獗獗的叫了声‘大哥’。”
分類:生硬勉强
《漢語大詞典》:拗格
生硬不顺口。 刘师培 文说·和声:“特语末韵词,有谱可凭;句内声病,涉笔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诵之拗格。”
《漢語大詞典》:梆硬
(1).形容很坚硬。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
(2).形容态度生硬。 克非 《春潮急》九:“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
《漢語大詞典》:呛人(嗆人)
(1).因受某种气味的刺激而使人难受。如:炒辣椒的气味好呛人。
(2).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7期:“我们政治部的 张干事 私下告诉我,说她说话呛人,一句话噎你饱三天。”
《漢語大詞典》:硗戛(磽戛)
形容文句佶屈聱牙,生硬晦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以予观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块,类不可读。”
《漢語大詞典》:强涩(强澀)
亦作“彊涩”。 指文字、语言等生硬不流畅。新唐书·徐彦伯传:“晚为文稍彊涩,然当时不及也。” 叶圣陶 《隔膜·绿衣》:“伊的声音更强涩,说出每一个字都有几秒时的间歇。”
《漢語大詞典》:扭捻
谓生硬编造。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余﹞以为倘修实録,其凡例据此为式可也。后闻不差纂修官,亦不聘问郡中文学掌故,但发提学御史,御史行郡县,郡县行学,学官令做。礼生秀才,扭捻进呈。”
分類:生硬编造
《國語辭典》:生吞活剥(生吞活剝)  拼音:shēng tūn huó bō
本指唐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诗文,而遭时人讥为:「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见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三。谐谑》。后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只是一味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而不求甚解。明。徐渭〈奉师季先生书〉:「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著释速成,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也作「活剥生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