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起浪
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 苏轼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剧《搜书院》第四幕:“可叹大户高门,往往无风起浪。”
《國語辭典》:出事  拼音:chū shì
1.发生事故。如:「他骑机车出事,摔断了一条腿。」也作「出事情」。
2.发生丧事,是死亡的隐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五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儿出了事,已经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
《國語辭典》:产物(產物)  拼音:chǎn wù
在某种条件、情况下产生的事物,或造成的结果。如:「噪音、空气污染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国语辞典》:出意外  拼音:chū yì wài
发生事故。如:「酒后驾车,容易出意外。」
分类:生事事故
《國語辭典》:挑衅(挑釁)  拼音:tiǎo xìn
故意惹起争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实在因为我们国家的势力弱到这步田地,还能够同人家挑衅吗?」
《漢語大詞典》:枝举(枝舉)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於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国语辞典》:有恙  拼音:yǒu yàng
染患疾病或发生事故。《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人家既是有恙,世兄何不送他回去?」
《漢語大詞典》:发首(發首)
(1).对发生事件负主要责任的人。史记·朝鲜列传论:“ 右渠 负固,国以絶祀。 涉何 诬功,为兵发首。”
(2).开头。东观汉记·桓谭传:“﹝新论﹞凡二十九篇,惟《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书·禹贡》“ 济 河 惟 兖州 ” 唐 孔颖达 疏:“此下八州发首言山川者,皆谓境界所及也。”
《国语辞典》:煽动(煽动)  拼音:shān dòng
怂恿生事。《旧五代史。卷三八。唐书。明宗本纪四》:「在途闻李严为孟知祥所害,以为剑南阻绝,互相煽动。」也作「扇动」。
《國語辭典》:滋事  拼音:zī shì
闹事、惹祸。《官话指南。卷五。官话问答》:「并且敝国翻译官,风闻那些个百姓,有意滋事。」《文明小史》第四回:「现在滋事为首的人虽已拿到,究竟洋人逃落在何处,至今一无下落。」
《國語辭典》:预习(預習)  拼音:yù xí
事前的准备学习。多指课业而言。
《国语辞典》:出事情  拼音:chū shì qing
发生事故。《文明小史》第七回:「等到出了事情,要学他人袖手旁观,那是万万没有这种好耐心。」也作「出事」。
《國語辭典》:起鬨  拼音:qǐ hòng
许多人在一起捣乱、凑热闹。《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但凡是候选的,会试的到来,他们便起了鬨,有一没一的把些东西乱塞。」也作「起烘」。
《國語辭典》:雨后春笋(雨後春筍)  拼音:yǔ hòu chūn sǔn
春笋在雨后长得又多又快。比喻事物在某一时期后大量涌现,迅速发展。如:「最近这几年二、三十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耸立在台北街头。」
《漢語大詞典》:滋闹(滋鬧)
犹生事,闹事。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时兑票人多,不服理喻,乃将乘风滋闹者杀二人,其风始熄。”
分類:生事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