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挂瓢(掛瓢)  拼音:guà piáo
比喻避世隐居。参见「许由弃瓢」条。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居〉诗:「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國語辭典》:团瓢(團瓢)  拼音:tuán piáo
小屋子。元。何中〈涿州道间雪霁〉诗:「獝律共鸦牧,团瓢忽鸡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一团瓢在上,就住其中,教我法术。」
《漢語大詞典》:团焦(團焦)
圆形草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后从 荣 ( 尒朱荣 )徙据 并州 ,抵 扬州 邑人 庞苍鹰 ,止团焦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农夫 陈四 ,夏夜在团焦守瓜田。”通雅·宫室:“团焦,团标也……标音瓢,今人曰团瓢,谓为一瓢之地也。”
分類:圆形草屋
《漢語大詞典》:山瓢
山野中人所用的瓢。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 唐 韦应物 《寄释子良史酒》诗:“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应泻山瓢里,还寄此瓢来。” 宋 陆游 《秋雨》诗:“书册频开闔,山瓢任浊清。” 明 高启 《秋日端居》诗:“巷辙人已断,山瓢仍屡虚。”
《骈字类编》:大瓢
宋史陈抟传抟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谓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耳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骈字类编》:木瓢
唐 杜甫 乐游园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國語辭典》:瓢箪(瓢簞)  拼音:piáo dān
箪,盛饭的圆形竹器。语本《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以瓢箪形容生活贫穷困苦。三国魏。曹植 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箪,味道忘忧,踰宪超颜。」晋。陶渊明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
分類:安贫乐道
《漢語大詞典》:椰瓢
椰壳制成的瓢。《词林纪事》引 宋 秦观 《醉乡春》词:“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水浒传》第十回:“土坑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瓮酒来喫了一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妓即以椰瓢行酒,可容五斗许。”
《漢語大詞典》:颜瓢(顔瓢)
《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后因以“颜瓢”为生活贫困的典故。 宋 林逋 《雪》诗之一:“独有闲关孤隐者,一轩贫病在 颜 瓢。”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秦 痔踈杯酒, 颜 瓢赖半储。” 元 方回 《前参政浙西廉访徐子方得代送别三十韵》:“自怜耽 杜 酒,谁肯顾 颜 瓢。”
分類:为生贫困
《漢語大詞典》:风瓢
指水瓢。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 唐 罗隐 《许由庙》诗:“高掛风瓢濯 汉 滨,土阶三尺愧清尘。” 元 虞集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诗之二:“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餘。”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溪饮庵》诗:“斸苔傍溪居,春来泉脉动。喧寂两俱忘,风瓢聊可用。”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饮瓢(飲瓢)
(1).以瓢盛水浆而饮。谓过贫苦生活。语本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
(2).喝水的瓢。 元 郯韶 《述怀寄倪元镇》诗:“夜榻张灯钞籀史,饮瓢分水注陶尊。”
《漢語大詞典》:瘿瓢(癭瓢)
瘿木制的瓢。 明 屠隆 《昙花记·仇邪设谤》:“冷凄凄百衲衣掛着癭瓢,甘冷澹弃繁华。” 明 李贽 《读书灯》诗:“癭瓢倒掛三云树,肉眼频观古佛灯。”
分類:木制
《骈字类编》:半瓢
宋 刘克庄 村校书 短衣穿结半瓢空,所住茅檐仅蔽风。
《漢語大詞典》:悬瓢(懸瓢)
(1).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2).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骈字类编》:长瓢(长瓢)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