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5,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孟珙(字 璞玉 号 无庵居士、无庵 汉东郡侯 忠襄 )
蒋廷玉(字 太璞 )
章梦璞
王璞
胡璞
释如珙(字 子璞 号 横川 林 正则 )
吴璞(字 元美 )
李璞(字 德秀 )
释土璋(字 原璞 世称 义虎 )
释士璋(字 原璞 )
释如玘(字 具庵 号 太璞 )
释良琦(字 完璞、元璞 号 龙门山樵、野雪道者 别称 龙门山释 )
僧如愚(字 蕴璞 )
石璞(字 元素 号 蕉庵 )
其它辞典(续上)
沈璞孟珙(字 璞玉 号 无庵居士、无庵 汉东郡侯 忠襄 )
蒋廷玉(字 太璞 )
章梦璞
王璞
胡璞
释如珙(字 子璞 号 横川 林 正则 )
吴璞(字 元美 )
李璞(字 德秀 )
释土璋(字 原璞 世称 义虎 )
释士璋(字 原璞 )
释如玘(字 具庵 号 太璞 )
释良琦(字 完璞、元璞 号 龙门山樵、野雪道者 别称 龙门山释 )
僧如愚(字 蕴璞 )
石璞(字 元素 号 蕉庵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46 【介绍】: 宋绛州人,徙随州枣阳,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孟宗政子。随父击败金兵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父死,统其所属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理宗绍定六年,与蒙古军合围金哀宗于蔡州,次年灭金。后屡击蒙古军,收复襄阳、信阳、樊城等地。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进封汉东郡侯,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坐镇荆襄,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卒于江陵治所。谥忠襄。精于《易》,亦通佛学。有《警心易赞》。全宋诗
孟珙(一一九五~一二四六),字璞玉,号无庵,随州枣阳(今属湖北)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从父宗武于襄阳军中,以败金兵功补进勇副尉。理宗绍定间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会元兵于蔡州合击金兵,擢建康府都统制。后屡抗元兵,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兼知江陵府。六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四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七七六二
孟珙(一一九五——一二四六),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嘉定十年,以功补进勇副尉;十六年,特授承信郎。统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绍定六年,与蒙古合围金哀宗于蔡州,次年初亡金,特授武功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擢建康府都统制。后抗击元兵,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进封汉东郡侯兼京湖安抚制置使。病卒,谥忠襄。著有《警心易赞》。《宋史》卷四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录入者按:淳祐四年增设省试点检试卷雷同官,仍命监察御史一人钤试。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祐五年(1245)任太常博士。淳祐六年(1246)任户部郎中。淳祐六年(1246)任秘书丞。淳祐九年(1249)任秘书郎。淳祐十一年(1251)任潮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宝祐六年(1258)任江阴军知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事见《语录》及《牧潜集》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如珙。字子璞。永嘉林处士。娶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师其季也。生于宋嘉定壬午。处士。以师孩孤。狷洁不肉食。难养于俗。其季父。有为禅沙门者。名正则。年十五从其祝发。预戒后即行参访。初从石田于灵隐。及痴绝至。犹留从之。然终疑碍无入。闻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往投以疑。目察其可受。为举南山筀笋东海乌贼。师儗对。目随掌之。因忽有省。遂留给侍。国清断桥。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桥迁净慈。为第一座。桥尝言。第一座有行解。可师表宰相。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说法嗣天目。师疾宗唱之滥古响。瘖郁于可不可。白黑无所讳。为提拈赞示。必崖耸标立。务特起以映于古。不少牵避于俗好恶。其辩强自胜若此。然与人语嗫吻。促刺不敢出。视之巽愿人也。其蓄众慈以诚。不为衔勒威控之术。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师终无所罚。更收拭进。使之不以忤己为衔。人始嫌其不威。久而怀之。举迁能仁。丙子之乱。乃归放牧寮。辞病闭卧。不应外。至元二十年。忽有旨。授师育王广利禅寺。师愕眙。谓非己。疑拒累月乃受。盖有奏于上者。而不以告。其迁能仁亦然。自公选道废。位以求得。惟师皆自至。时论荣之。师既引宗据祖。屏遏今学。年渐岁炙。以取慕信。当教法衰残。诸老师物故。学者无所往。皆聚于师。故季年声实喧震。倾撼天下。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慢略细故。虽瓦埏木植。羹𦵔辛咸。碎屑之间。即众所资仰。必尽其虑力。咸有迹可观述。凡六年乃退。前退之岁。为藏穴寺侧。曰此庵。将没造曰。吾旦日行矣。归坐。书所以诀众者而化。年六十八。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师朴。外少饰中凝不杂。能持坦坦。不变于怒喜怨爱。晚居能仁育王。道益光。师亦惧于无传。讲诱孜孜。未有厌位。却众嗜闲意。或迫而欲之则忻然。避脱弃比毛秕。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弟子禀遗诫。窆全身于塔。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与所说法。有录。高安释圆至。序而行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如珙,字横川,姓林氏,永嘉人也。生有特性,不尝肉食,叔父正则乃为之落发。初见石田于灵隐,时国清断桥延典藏錀。及迁净慈,命为首座。元至元十年,有旨授珙育王,懋畅宗风,行修精实,指示法门,深入玄妙。敩人行履,自明去来。一日忽自谓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之乎,土之乎?”西堂唯庵贯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因叠石为塔,而自铭焉,词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结个葫芦挂赵州壁,永脱轮回起三世佛。”将殁,书诀而化。时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璞(一二二四~?),字元美,建康(今江苏南京)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六年,以太府寺丞除秘书郎。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迁著作佐郎。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一
李璞,字德秀。端州(今肇庆)人,祖籍四川。曾任梅州推官。诗二首。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士璋。字原璞。郡之海宁王氏子也。生即伏犀贯顶。目炯炯黑如点漆。幼即膻荤弗御。父母或阴试之辄呕不止。喜读佛书。邻有寺僧。请其父曰。此释氏种也。盍乞师我。父怒曰。吾儿如芬陀花。非若伦也。遂舍入传法寺受五戒。时翰林侍制柳贯尝憩寺舍。爱师乃授以经史。亲为敷绎奥义。师闻迎刃即解。年十九薙发为大僧。我庵无法师主上天竺。师将担簦趋侍。忽梦游宝所。有大菩萨教其胡跪作礼口宣忏文。觉而思之乃普贤净行品偈文。果见我庵刮目视之。凡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师。而志虑专一力学无怠至忘寝食。我庵阴鉴其勤常以远大期之。时有天心莹素亢不服人。故世称义虎。亦艳师行约共灯火。日与磨切诘难极于毫芒。众曰双璧。久之我庵化去。东溟日公补其席陶冶学者。选师为开科。命知宾客继领忏摩事。元至正十三年受命住持栖真。而寺与南竺演福二刹相邻。时有大用才绝宗继二老居之。师尤以学未足日往扣焉。凡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一一无不条柝。所以尝对众叹曰。佛法教藏渺如烟海。固非独善所能究尽。使吾自画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之诮乎。二十年移主旌德。元季天下兵戈大乱。人咸计自藏。师独专心寺事。不以世难自易厥志。其彰善瘅恶风彩为之改观。日纳净众讲演经疏。时无虚晷。至我皇明洪武集庆虚席。郡守李公请就提唱教乘。未几中书被旨。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共甓天界立善世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仿法之。是年六月既望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事。至十七日安然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阇维其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函其骨。建塔于龙井辩才法师塔南。师之器局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而不徇流俗。每徵诸刹而树徒植党者皆为怨府。师乃誓不薙畜弟子。学者谒欲依附。必励言拒之。不妄录一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士璋。字原璞。海宁王氏子。伏犀贯顶。目光外射。自幼即决去荤膻弗御。即御辄呕逆不能胜。日取天竺典习读之。识者曰。此释子种也。十九始除须发。寻禀持犯之说于某师。时我庵法师。自四明延庆。迁主武林上天竺。令誉隆洽。师将担簦趋之。感异梦。师以为得法徵。心自喜。及见我庵。如旧相识。凡天台大小部书。以次环授之。师志虑专一。饥则亲釜鬵。以事烹饪。一饱而止。寒暑昼夜。若不知也。我庵之三吴。俾师迁丈室之西。以便饮食。逮迁。见白烟一抹起其寝所。则自㸑犹故也。我庵。阴鉴其勤。以远大期之。我庵之门人。曰天心莹素。高亢不服人。亦歆师之行约。共灯火。磨切诘难。极于毫丝。馀子皆望风而畏。称为双璧。元至正十三年。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州之栖真寺。栖真与南天竺演福邻。古称教海。而大用才公。绝宗继公。二大长者。皆在焉。师犹以学之未足。时往叩其所未至。凡部味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畴昔有疑而未彻者。二老无不条分缕析以喻之。师弹指叹曰。佛法教藏。渺如烟海。固非独善偏长所能究也。移主旌德教寺。法化大行。洪武初。以集庆虚席请师。唱扬接引。如旌德时。有过无弗及焉。未几示寂。师所著书。多未脱稿。诗文有别录数卷。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士璋,字原璞,海宁王氏子也。生有异骨,直贯额顶,目炯炯黑如点漆。幼勿茹膻,父母或阴试之,辄呕不止。喜读佛书,邻有寺僧,请其父曰:“此释氏种也,盍乞师我。”父怒曰:“吾儿如芬陀花,非若伦也。”遂舍入传法寺受五戒。时翰林侍制柳贯尝憩寺舍,赏其聪慧,乃授以经史,亲为敷绎奥义,璋闻,迎刃即解。年十九,薙发为大僧,我庵无法师主上天竺,璋将担簦趋侍,忽梦游宝所,有大菩萨教其胡跪作礼,口宣忏文,觉而思之,乃《普贤净行品》偈文。及见我庵,果刮目相视。凡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之。而志虑专一,力学无怠,至忘寝食。我庵阴鉴其勤,常以远大期之。时有天心莹,素具高志,亢不下人,世称“义虎”,独羡其能,约共灯火,日与磨切诘难,极于毫芒,众曰“双璧”。久之,我庵化去,东溟日公补其席,陶冶学者,选璋为开科,领忏摩事。元至正十三年,受命住持栖真,而地与南竺、演福二刹相邻。时有大用才、绝宗继二老居之,璋自视欿然,以为未足,日往扣焉,凡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无不条析。尝太息曰:“佛法教藏,渺如烟海,固非独善所能究尽,使自画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乎?”二十年,移主旌德。元季天下大乱,兵戈扰攘,人咸计自藏,璋独专心寺事,不以世难,自易厥志。其彰善瘅恶,风彩为之改观,日纳净众,讲演经疏,时无虚晷。至明洪武,集庆虚席,郡守李公请就提唱教乘。未几,中书被旨,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共擘天界,立善世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璋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仿法之。是年六月既望,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事,至十七日安然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阇维,其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函其骨,建塔于龙井辩才法师塔南。璋器局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而不徇流俗,每惩诸刹之树徒植党者,皆为怨府,璋乃自誓不薙蓄弟子,学者渴欲依附,必励言拒之,不妄录一人。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如玘。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继绝宗公。师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乘三观九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不博综。我太祖高皇帝赐旨命住天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命同宗泐订释心经楞伽金刚。奉旨颁行天下。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如玘,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继绝宗公,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乘三观九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不博综。明太祖时,命住天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尝同宗泐订释《心经》、《棱伽》、《金刚》诸经,诏颁行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字完璞,号龙门山樵、野雪道者,江苏苏州人。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良琦,字元璞,吴郡人。住天平山之龙门,自称龙门山释。与铁史云林、句曲外史金粟道人齐名。元末,顾瑛移居嘉兴,琦亦从之,住郡城东兴圣寺。洪武初,尚存寺址,今改黉序。廉夫云:“琦公既究禅理,兼通儒学,能诗,其馀技耳。”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璞,吴人。住天平山之龙门,又主槜李兴圣寺。洪武中,召对称旨,授以印章为僧会,掌崇明僧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武昌府江夏人,字蕴璞。削发后云游四方,后居金陵碧峰寺,从诗僧洪恩学,与周汝登等交游。有《空华集》、《饮河集》、《止啼集》、《石头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元素,号蕉庵。不乐仕进,工画竹石、山水,书法蔡襄。亦善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