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79 【介绍】: 东汉下邳淮浦人,字伯真。少习儒,善律令。举孝廉,历繁阳令、零陵太守,镇压桂阳李研等起事。灵帝光和六年位至太尉,以日食免。七年为永乐少府,后与司徒刘合等谋诛宦官曹节等,事泄,下狱死。
全后汉文·卷六十一
球,字伯真,不邳淮浦人。阳嘉中,举孝廉,迁繁阳令。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出为零陵太守,迁魏郡太守,徵拜将作大匠。迁南阳太守,拜廷尉。光和二年,以谋诛宦官下狱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 【介绍】: 东汉渔阳泉州人,字方正。少习弓马,能击剑,好申韩之学。有郡吏辱其母,聚少年数十杀灭其家。举孝廉,为高唐令,治政严苛。被劾。后以有治才授九江太守。累迁司隶校尉。灵帝光和二年奏收中常侍王甫、太尉段颎等,杀之。寻与刘合、陈球等谋诛宦官曹节、张让等。谋泄,反为所诬。下狱,被杀。
全后汉文·卷六十八
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桓帝时,举孝廉,补尚书侍郎,出为高唐令。建宁初,辟司徒刘宠府,举高第,拜九江太守,迁平原相。熹平末,徵为议郎。光和中,历将作大匠、尚书令,迁司隶校尉,徙卫尉。为中官曹节所诬,下狱诛。
蓬球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北海人,字伯坚。传于晋武帝泰始中,入山伐木,忽见宫殿楼台,入门,有四女子弹棋堂上。俄顷一女乘鹤至,见之而叱令速去。及归,旧居皆为废墟,遂入山访道。
郑球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8 【介绍】: 西晋荥阳开封人,字子瑜。少辟宰府,入侍二宫。成都王司马颖讨赵王司马伦,球自顿丘太守为右长史,以功封平寿公,累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卒谥元。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球之(?—413年),东晋宗室,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世系不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3—441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倩玉。初为晋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宋武帝立,拜太子中舍人。宋文帝即位,历位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侄履深结刘湛,委诚彭城王刘义康。球训厉,不纳。文帝元嘉十七年,湛被诛,帝以球故,免履死。性简贵,不交游。居选职,接客甚稀,不视求官书疏,而铨衡有序,为时所称。官至尚书仆射。
褚球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河南阳翟人,字仲宝。褚裕之玄孙。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仕齐为溧阳令,在县清白。仕梁历御史中丞,官至光禄大夫,加给事中。卒官,年七十。性公强,无所屈挠,在宪司甚称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1—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珽,一作仁玉。梁简文帝子。早慧,好礼佛。简文帝大宝元年,封建平郡王。明年出为轻车将军、兼石头戍军事。其年秋,为侯景杀害。
李君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齐州平陵人。少任侠,颇涉书。因兵乱守县城,太宗嘉之,擢游击将军,寻改兴州刺史。高宗时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政尚严肃,盗贼屏迹。卒于灵州都督任。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君球。齐州平陵人。贞观中擢游击将军。累授兴州刺史。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转灵州都督。卒官。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高宗时人。调露二年(680)作《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39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国珍。窦孝谌次子。姊为睿宗皇后。起家太子宫门丞、尚乘奉御,换尚舍奉御。玄宗开元初,以舅氏故,累迁都水使者、光禄少卿,将作少卿,封冀国公。性贪鄙。十七年,为太子宾客。卒谥靖。
薛大球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四
大球。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崔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陵安平人,字叔休。敬宗宝历二年登进士第。文宗开成初,为水部员外郎。郑覃荐其校定石刻九经文字。武宗会昌中,为凤翔节度判官。又为吏部员外郎、郎中。
王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宣宗大中间为容管经略使。十一年,容管军乱,被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廷玉。武宗会昌三年登进士第。累迁金部员外郎,转户部、司勋郎中。懿宗咸通四年,为晋州刺史。罗隐曾作诗投献。旋迁徐州刺史。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廷玉,一作庭玉,疑误。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累迁至金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转司勋郎中。懿宗咸通四、五年(863、864)时,为晋州刺史,旋迁检校工部尚书、兼徐州刺史。会昌三年,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球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旧唐书·懿宗纪》、《唐诗纪事》卷五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