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5,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下一页
无心能现
现无所现
能现所现非一
能现所现非异
普现
顿现
常现
非现现
普现庄严受生藏
出现善法
现前地断障證真
现前地寄缘觉乘
现在施
生处施心现前
佛类词典(续上)
泥澄净现无心能现
现无所现
能现所现非一
能现所现非异
普现
顿现
常现
非现现
普现庄严受生藏
出现善法
现前地断障證真
现前地寄缘觉乘
现在施
生处施心现前
泥澄净现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为无明所覆,其体昏昧。若能除去无明之惑,则本然清净之性,自然澄现。犹水之浊,澄去其泥,则净体现矣。
谓众生真如之心,为无明所覆,其体昏昧。若能除去无明之惑,则本然清净之性,自然澄现。犹水之浊,澄去其泥,则净体现矣。
无心能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谓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现无所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随众生心,现种种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是名现无所现。
谓如来三昧,随众生心,现种种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是名现无所现。
能现所现非一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一念圆融,十方普应,是名能现所现非一。
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一念圆融,十方普应,是名能现所现非一。
能现所现非异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所现之境,虽十方普应不同,莫不本乎一念,是名能现所现非异。
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所现之境,虽十方普应不同,莫不本乎一念,是名能现所现非异。
普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于一心中,不简巨细,皆悉能现,是名普现。
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于一心中,不简巨细,皆悉能现,是名普现。
顿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当念即现,无前无后,色相宛然,是名顿现。
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当念即现,无前无后,色相宛然,是名顿现。
常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于诸法相,无有不现之时。非如明镜,像对则现,不对则不能现,是名常现。
谓如来三昧,于诸法相,无有不现之时。非如明镜,像对则现,不对则不能现,是名常现。
非现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寂然不动,为众生故,于非应中随感而应。犹如明镜,无心现物,而像对即现,是名非现现。
谓如来三昧,寂然不动,为众生故,于非应中随感而应。犹如明镜,无心现物,而像对即现,是名非现现。
普现庄严受生藏
【三藏法数】
谓菩萨生如来家,能以种种庄严无量佛刹,化一切身,周流法界,成熟众生,是名普现庄严受生藏。
谓菩萨生如来家,能以种种庄严无量佛刹,化一切身,周流法界,成熟众生,是名普现庄严受生藏。
出现善法
【三藏法数】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现前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诸众生,堕于生死,发大悲心,加修平等利生之行,智慧现前,即断粗相现行障,證无染净真如,是名现前地断障證真。(粗相者,谓于四谛中,执苦集为染,执道灭为净也。无染净真如者,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言后方净也。)
谓菩萨见诸众生,堕于生死,发大悲心,加修平等利生之行,智慧现前,即断粗相现行障,證无染净真如,是名现前地断障證真。(粗相者,谓于四谛中,执苦集为染,执道灭为净也。无染净真如者,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言后方净也。)
现前地寄缘觉乘
【三藏法数】
缘觉者由观因缘而觉悟真空也。谓六地菩萨观于十二因缘生灭之行,同于缘觉,故云现前地寄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缘觉者由观因缘而觉悟真空也。谓六地菩萨观于十二因缘生灭之行,同于缘觉,故云现前地寄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现在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王众天,及声闻、缘觉,具诸功德,闻已不迷,但观诸行如梦不实,不生贪著;但令众生舍离恶趣,修行于道,成就佛法,是名现在施。(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三十三天者,即欲界忉利天也。色究竟天者,即色界第十八天也。)
谓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王众天,及声闻、缘觉,具诸功德,闻已不迷,但观诸行如梦不实,不生贪著;但令众生舍离恶趣,修行于道,成就佛法,是名现在施。(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三十三天者,即欲界忉利天也。色究竟天者,即色界第十八天也。)
生处施心现前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