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轩(龍軒)
指帝王车驾。 隋 李德林 《相逢狭路间》诗:“龙轩照人转,驥马嘘天明。”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天子万乘,驱凤輦於西郊;羣公百僚,扈龙轩而北辅。”
《漢語大詞典》:象辇(象輦)
(1).象拉的车。 后魏 时太皇太后、皇太后助祭郊庙时所乘。魏书·礼志四:“象輦:左右凤凰,白马,仙人前却飞行,驾二象。羽葆旒苏,龙旂斾麾,其饰与乾象同。太皇太后、皇太后助祭郊庙之副乘也。”
(2).犹象辂。指帝王车驾。 元 蒲道源 《和霍思齐接驾》:“象輦尘清千里至,龙颜喜动万人看。”
《漢語大詞典》:跸道(蹕道)
(1).谓禁行人,以清车驾所过之路。史记·佞幸列传:“天子车驾蹕道未行,而先使 嫣 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騖驰视兽。 江都王 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謁道傍。”
(2).指帝王车驾行经之路。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清 龚自珍 《升平分类读诗雅诗自序》:“而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所幸,治蹕道,皆雇民给直。”
《漢語大詞典》:金跸(金蹕)
指帝王车驾。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于是从金蹕,鸣玉鑾,清禁林,御池殿。”
《漢語大詞典》:驾士(駕士)
导引帝王车驾之士。 唐 于志宁 《谏太子承乾引突厥达哥支入宫书》:“善则率土霑其恩,恶则海内罹其祸。近闻僕寺、司驭,爰及驾士、兽医,始自春初,迄於夏晚,恒居内役,不放分番。”宋史·舆服志二:“礼制局言,所有驾士衣服尚循旧六引之制,宜行更正。”
《漢語大詞典》:顺游(順遊)
指帝王车驾应时出廵。 唐 李华 《含元殿赋》:“校人掌马,天駟在闲。以备顺游,放牧其间。望我鑾和,陟彼高山。”参见“ 顺动 ”。
《漢語大詞典》:顺动(順動)
谓顺应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语本《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羣生丰遂,太和交薄。” 北周 庾信 《贺新年表》:“臣等言:臣闻天地顺动,则雷出为豫。”后多指帝王车驾应时而动。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六龙多顺动,四海正雍熙。”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必若戎輅亲行,宜且驻蹕 澶渊 。但郛郭非广,久聚大众,深恐不易。况冬候犹远,顺动之事,更望徐图。”
《漢語大詞典》:侍驾(侍駕)
伴随君王车乘出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亡国后妃流落:“ 唐中主 女号 李芳仪 者,备 太宗 后宫,北征 契丹 ,侍驾以行。”
《漢語大詞典》:宸网(宸網)
帝王车上悬挂的珠饰网帘。《文选·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云斾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刘良 注:“宸网,谓天子车上珠网如天星之悬。”
《漢語大詞典》:寝兕(寢兕)
卧着的独角犀。常画于帝王车轮上以壮威。荀子·礼论:“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
《漢語大詞典》:鄣尘(鄣塵)
古代帝王车舆前用以障蔽尘垢的器物。隋书·礼仪志五:“玉輅……龙輈,前设鄣尘。”
《漢語大詞典》:五时副车(五時副車)
古代随从帝王车驾的五色副车。亦称“ 五时车 ”、“ 五帝车 ”。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晋书·舆服志:“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有青立车、青安车、赤立车赤安车、黄立车、黄安车、白立车、白安车、黑立车、黑安车,合十乘,名为五时车,俗谓之五帝车。”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
《漢語大詞典》:警严曲(警嚴曲)
古代帝王车驾出行,止宿卫中所奏的乐曲。宋史·乐志十五:“初, 李照 等撰警严曲,请以《振容》为名,帝以其无义,故更曰《奉禋》。”参见“ 警场 ”、“ 警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