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碧鸡使
 
碧鸡游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下》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三国魏·如淳注:「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例句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吴融 岐下闻杜鹃

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仗自京赴任青城

怅怀石门咏,缅慕碧鸡游。 杨巨源 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

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 韩翃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典故
传洞箫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
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典故
乐职吟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
「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唐·颜师古注:「乐职者,言百官各得其职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田鸠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贾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例句

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 羊士谔 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至驾齧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

例句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杜甫 戏为六绝句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杜甫 瘦马行

典故
四子讲习

相关人物
王褒


《昭明文选》卷五十一汉·王子渊(褒)《四子讲德论序》
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例句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钱起 九日宴浙江西亭

典故
王褒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王褒〉~282~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徵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辟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夫。

例句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刘禹锡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著书同陆贾,待诏比王褒。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

典故
王褒柏惨

相关人物
王褒


《艺文类聚》卷八十八
晋·王隐《晋书》:王褒痛父不以命终,绝世不仕。立屋墓侧,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辄悲号断绝。墓前一柏树,褒常所攀,涕泣所著,树色与凡树不同。

例句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李瀚 蒙求

典故
子渊新曲
 
王褒颂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王褒〉~282~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徵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泛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徵褒。既至,诏袖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典故
王褒雅音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王褒〉~282~
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泛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

例句

虞舜调清管,王褒赋雅音。 李峤

典故
相关人物
枚乘
 
王褒

参考典故
枚乘


《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王褒〉~282~
王褒,字子渊,蜀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徵褒。……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辟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夫。

例句

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 李适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谬忝王枚列,多惭雨露恩。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

《国语辞典》:王褒(王褒)  拼音:wáng bāo
人名:(1)字子渊,生卒年不详,西汉蜀人。宣帝时,被徵入朝,上圣主得贤臣颂,遂为谏议大夫。所作有〈九怀〉、〈甘泉宫颂〉、〈洞箫赋〉、〈金马碧鸡文〉等。(2)(西元513?~576?)字子渊,南北朝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人。历仕梁及北周,文学与庾信齐名。
分类:王褒
《漢語大詞典》:云渊(雲淵)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环境。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2). 汉 扬雄 与 王褒 的并称。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 秦 汉 之所极观, 渊 云之所颂叹。” 李善 注:“汉书曰: 王子渊 为《甘泉颂》。又曰: 杨子云 奏《甘泉赋》。”后因用“云渊”称以文章名世的人。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冲襟渺识,人多 江 汉 之灵,丽藻华文,代有 云 渊 之气。” 宋 苏轼 《次韵水官诗》:“ 阎子 本缝掖,畴昔慕 云 渊 。丹书偶为戏,染指初尝黿。”
《国语辞典》:不知  拼音:bù zhī
1.不知道、不明白。《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红楼梦》第五七回:「直呆了一顿饭工夫,千思万想,总不知如何是可。」
2.不自觉。《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王褒〈四子讲德论〉:「皇唐之世,何以加兹,是以每歌之,不知老之将至也。」
《国语辞典》:不还(不还)  拼音:bù huán
1.不回。汉。王褒〈洞箫赋〉:「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2.不归还。如:「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还钱呢?」
《漢語大詞典》:四子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 李颐 云:“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漢語大詞典》:汉鸡(漢雞)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淮南王 学道……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后因以“汉鸡”为典。 唐 吴融 《岐下闻杜鹃》诗:“怨已惊 秦 凤,灵应识 汉 鸡。”
《漢語大詞典》:历块(歷塊)
(1).汉书·王褒传:“过都越国,蹶如歷块”。 颜师古 注:“如经歷一块,言其疾之甚”。后以“歷块”形容疾速。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诗:“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万里初歷块,前驱告醺暮。” 明 吴承恩 《赠卫帅某荣膺选任障词》:“骏迈则紫燕排空,骋千都於歷块;意气则文虹掛涧,烂五色於干霄。”
(2).引申指不羁之才。 宋 苏轼 《次韵刘湜峡山寺见寄》:“旋观真歷块,归卧甘破屋。”
(3).指骏马。 宋 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尚策爬沙追歷块,未甘直作水中鳧。”
《漢語大詞典》:王枚
汉 王褒 、 枚皋 的并称。 唐中宗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衔恩献寿 柏梁臺 ,黄縑青简奉康哉。鯫生侍从忝 王 枚 ,右掖司言实不才。” 唐 张说 《药园宴武洛沙将军》诗:“文学引 王 枚 ,歌鐘陈 卫 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