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谦(鳴謙)
(1).谓谦德表著于外。易·谦:“鸣谦,贞吉。” 王弼 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 孔颖达 疏:“鸣谦者谓声名也,处正得中,行谦广远,故曰鸣谦。”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出震等於勛华,鸣谦同于旦奭。”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伏惟天元皇帝,惟圣作圣,惟亲尊亲,降意於与能,鸣谦於神器。”
(2).谓态度谦恭。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梁书·刘览传》:“既以鸣谦表性,又以难进自居,未尝造请公卿,缔交荣利。”
《漢語大詞典》:运化(運化)
(1).运行变化。《易·复》“復其见天地之心乎” 三国 魏 王弼 注:“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天地之道,功尽於运化;帝王之德,理极於顺通。” 明 归有光 《思子亭记》:“天地运化,与世而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脏经文》:“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籥。”
(2).迷信谓用法术变出。 明 高明 《琵琶记·感格坟成》:“汝等可变作人形,与他运化土石,务要顷刻完成,不要惊动孝妇。”
(3).犹消化。亦比喻融会贯通。 明 袁宗道 《杂说三九》:“昔之人为经论所障,犹是杂食米麦,不能运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至辛卯会试, 潘 ( 潘庭筠 )首场,遇同乡友抱病,拟曳白, 潘 劝之,且示以己作,嘱其运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拾草写净:“ 王弇山 试鸿博日, 徐笠山 以不工排律, 弇山 取己稿示之,令其运化。 徐 竟録之,以雷同为考官奏参。”
(4). 太平天囯 起义军谓如厕为“运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不准损坏所过地方民间各器具以及在民房运化掳掠等情。”
《國語辭典》:贯鱼(貫魚)  拼音:guàn yú
依次排列的样子。《北史。卷一三。后妃传。序》:「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君人之体也。」
《國語辭典》:大亨  拼音:dà hēng
1.有钱财、有权势的人。如:「那昔日的小瘪三,不知怎地突然成了大亨。」
2.东晋安帝的年号(西元402)。
《漢語大詞典》:无首(無首)
(1).不见居首者。易·乾:“用九,见羣龙,无首,吉。” 王弼 注:“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所不与也。”
(2).谓没有更在其上的。汉书·王莽传上:“臣闻功亡原者赏不限,德无首者襃不检。” 颜师古 注:“无首,谓无出其上者也。”
《漢語大詞典》:王何
(1). 晋 王恺 与 何曾 的并称。二人皆以奢侈名世。晋书·五行志中:“ 武帝 初, 何曾 薄太官御膳,自取私食,子 劭 又过之, 王愷 又过 劭 …… 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
(2). 三国 魏 王弼 与 何晏 的并称。《晋书·范宁传》:“ 王 何 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説,波荡后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经籍为心,得 王 何 於逸契;风云入思,叶 张 左 於神交。”
《漢語大詞典》:至临(至臨)
谓处于极好的地位以居高临下。易·临:“六四,至临,无咎。” 王弼 注:“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 孔颖达 疏:“履得其位,能尽其至极之善而为临,故云至临。以柔不失正,故无咎也。”一说,谓君主亲自临朝执政。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二。
《漢語大詞典》:惠心
(1).利民之心。易·益:“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王弼 注:“惠之大者,莫大於心,因民所利而利之焉。”
(2).明慧之心。惠,通“ 慧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及至移意爱,析嬿私,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 刘良 注:“明惠之心。”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分類:明慧王弼
《漢語大詞典》:得舆(得輿)
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王弼 注:“君子居之,则为民覆荫,小人用之,则剥下所庇也。” 孔颖达 疏:“君子得舆者,若君子而居此位,能覆荫於下,使得全安。是君子居之,则得车舆也。”后人遂以“得舆”喻得获庇荫。 清 钱谦益 《明故光禄大夫谥文穆成公神道碑》:“当余之被放,而公亦在北也,朝右之倚公者,以抱蔓为忧。及公之登用,功见而言立也,朝右之惜余者,或以得舆为喜,公既不久中书,余遂长錮党籍。”
《漢語大詞典》:凝命
谓使教令严整。易·鼎:“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王弼 注:“凝者,严整之貌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严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赋以一字见工夫》:“ 郭昌明 首冠《宜春赋》曰:重明丽正化天下。第三隔云:‘德增日日之新,斯能凝命;世被风风之教,孰不胥然。’以风风对日日,真不经人道语也。”
《國語辭典》:薰心  拼音:xūn xīn
充满心胸。《易经。艮卦。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宋。韩驹某已被旨移蔡贼起旁郡未果进发今日上城部分民兵阅视战舰口号诗〉三首之三:「百忧前总薰心,一笑朝来得好音。」
《漢語大詞典》:赍咨(齎咨)
叹息。易·萃:“齎咨涕洟,无咎。” 王弼 注:“齎咨,嗟叹之辞也。” 唐 孙樵 《序陈生举进士》:“累为连帅宾礼,贡之天子,齎咨喑呜,輒以穷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七:“浮云不可驻,顾盼空齎咨。”
分類:叹息王弼
《漢語大詞典》:二阴(二陰)
(1).指人体的前、后两阴,即排泄大小便的部位。《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
(2).指《易》卦中两个阴爻。《易·大有》“柔得尊位”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尊以柔,居中以大,体无二阴,以分其应,上下应之,靡所不纳。”
《國語辭典》:匕鬯  拼音:bǐ chàng
匕,古代取食的用具;鬯,秬麦酿的香酒。「匕鬯」指古祭祀宗庙时所用的器具。《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三国魏。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故知有大勋者必受神明之福,仗高义者必为匕鬯之主。」
《漢語大詞典》:柔脆
亦作“ 柔脃 ”。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