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缲藉(繰藉)
系玉器的绀帛和承托玉器的垫物。 唐 元稹 《镇圭赋》:“俾经制之不乱,若繰藉之相维。”
《国语辞典》:佩蝉(佩蝉)  拼音:pèi chán
中国古代用来装饰的蝉形玉器。
《漢語大詞典》:藻率
亦作“ 藻繂 ”。 古代便于附着圭、璋等玉器的装饰用的垫子。用皮革制成,上面画杂彩花。左传·桓公二年:“藻率鞞鞛。” 杜预 注:“藻率,以韦为之,所以藉玉也。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 汉 张衡 《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鞶厉。”一说,“藻率”为二物。 清 王绍兰 王氏经说·左传·藻率:“率、帅古多通用,此传借率为帅,当以帅为正字。藻以藉玉,帅以刷玉,明是二物, 杜预 不知率之为帅,误以藻率为一。”按,说文·巾部:“帅,佩巾也。”
《漢語大詞典》:雕璚
雕琢玉器。比喻修饰文字。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梦窗 密处,能使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璚蹙绣,毫无生气也。”
《國語辭典》:吉丁当(吉丁當)  拼音:jí dīng dā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玉器、瓷器等物碰撞的清脆响声。元。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吉丁当掂碎连环玉,生可擦分开比翼鸟。」
《漢語大詞典》:玉觿
锥状佩玉器,解小结用。 南朝 梁武帝 《长安有狭斜行》:“大妇理金翠,中妇事玉觿,小妇独闲暇,调笙游曲池。”
《漢語大詞典》:砣子
(1).打磨玉器的砂轮。如:他正在用砣子打磨玉香炉。
(2).方言。指成团、成堆、成块的东西。舞剧《草原儿女》第四场:“此刻,她才发现,左脚毡靴早已丢失,脚上冻裹着一层坚硬的冰砣子。”
(3).比喻呆板的人。《花城》1981年第6期:“那个老实砣子又生怕树叶打破头。”
《国语辞典》: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拼音:níng kě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谚语)宁可做为珍贵的玉器而被击碎,也不愿当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为了坚持某种信念而不求苟全,奋斗到底。如:「他抱著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跳出藏身的土坑,冲向敌人。」
《国语辞典》:吉玎玎  拼音:jí dīng dīng
拟声词。形容玉器、瓷器等物撞击的清脆响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吉玎玎掂损了玉琏环,厮琅琅顿开金串锁,扢嗤嗤扯破了锦回文。」
《國語辭典》:积金累玉(積金累玉)  拼音:jī jīn lěi yù
累积黄金与美玉。比喻财富极多。汉。王充《论衡。命禄》:「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漢語大詞典》:红货(紅貨)
旧称珠宝玉器一类的贵重物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厂甸儿》:“红货在 火神庙 ,珠寳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事搜求,冀得异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代表会把粮食、红货、衣裳,点清入库封存,成立了保管股, 李三 是负责人。”
《漢語大詞典》:邸射
古代玉器名。上璋下琮,形有尖角,用以祭山川,赠宾客。周礼·春官·典瑞:“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郑玄 注:“璋有邸而射,取杀於四望。”周礼·考工记·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餼。” 郑玄 注:“邸射,剡而出也。” 贾公彦 疏:“向上谓之出,半圭曰璋。璋首邪却之,今於邪却之处从下向上,总邪却之名为剡而出。” 章炳麟 《訄书·原变》:“闔胡观於鞞琫瓃具之用?以知璋之邸射,古之刀也;圭之上郯,古之鋏也。”
《漢語大詞典》:碾玉匠
打磨雕琢玉器的工匠。《平妖传》第二回:“若到底揭不起时,我 老袁 也罢了,终不然唤个碾玉匠碾开来看。”
《漢語大詞典》:碾玉作
打磨雕琢玉器的作坊。亦指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我是碾玉作, 信州 有几个相识,怕那里安得身。”
《國語辭典》: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拼音:ní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谚语)宁可如珍贵的玉器被击碎,也不愿如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宁愿保全节操而死,也绝不苟且求活。《北齐书。卷四一。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也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