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虔州赣县人。相传遇异人得一宝镜,悬镜而卧,能神游洞天海岳。尝忆所游模写为图,并题咏之。仁宗皇祐间进上,赐号洞渊大师冲妙先生。
全宋诗
李思聪,号洞渊大师,处州祥符宫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赐号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极图》。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虔州祥符宫道士。皇祐初,献上《玉清璇极》等图,赐号洞渊大师。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极图》,赐号玄妙先生。著有《道门三界咏》三卷,《洞渊集》九卷(存)。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正统《道藏》和字号,嘉靖《赣州府志》卷一二。
《漢語大詞典》:玄辞冷语(玄辭冷語)
玄妙冷隽的言辞。 明 文璧 《〈南濠居士诗话〉序》:“诗话必具史笔, 宋 人之过论也。玄辞冷语,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奚史哉?”
分類:玄妙言辞
《漢語大詞典》:玄纽(玄紐)
(1).黑色的扣结。礼记·丧大记:“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纁纽二,玄纽二。”
(2).玄妙的关键。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尔时诸士,直欲以今日吾曹滥用之文字,解宇宙之玄纽而去之。”
《漢語大詞典》:袖里玄机(袖裏玄機)
暗中采取的玄妙决策。《再生缘》第六六回:“又不知,袖里玄机怎主张。”
《国语辞典》:探奥索隐(探奥索隐)  拼音:tàn ào suǒ yǐn
探索玄妙隐微的事理。参见「探赜索隐」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总叙道德》:「非道无似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国语辞典》:高谈虚辞(高谈虚辞)  拼音:gāo tán xū cí
高深玄妙,不切实际的言论。宋。张方平〈论国计事〉:「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者也。」也作「高谈虚论」。
《国语辞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国语辞典》:虚论高议(虚论高议)  拼音:xū lùn gāo yì
高深玄妙,不切实际的言论。《六韬。卷一。文韬。上贤》:「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也作「高谈虚论」。
《国语辞典》:虚谈高论(虚谈高论)  拼音:xū tán gāo lùn
高深玄妙,不切实际的言论。也作「高谈虚论」。
《国语辞典》:玄谋庙算(玄谋庙算)  拼音:xuán móu miào suàn
玄妙难测的谋略。《晋书。卷二。文帝纪》:「公躬擐甲冑,龚行天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
《国语辞典》:暗藏玄机(暗藏玄机)  拼音:àn cáng xuán jī
暗中隐藏玄妙、深奥的端绪、机关。如:「诸葛亮使了一招空城计,让司马懿以为城门内暗藏玄机而不敢进攻。」
《漢語大詞典》:汲玄
犹钩玄。探索玄妙的道理。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吾之钓,异於先生之闻也。干之以义,不挠不挛,其直维坚,是为吾竿。悬之以知,维深汲玄,不纠不缠,是为吾緡。”
《漢語大詞典》:神而明之
易·繫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韩康伯 注:“体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 孔颖达 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显明之者,存在於其人。”后以“神而明之”谓表明玄妙的事理。《晋书·杜预传》:“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至于引商刻羽,戛玉敲金,虽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强而臻自然,盖遵守成法之化境也。” 李逸侯 《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七回:“彼此相参考,相融合,变而通之,神而明之,依照朕的意思,制作新的舞曲,演成新的舞术。”
《漢語大詞典》:眇怪
犹玄怪。指玄妙怪异的事物。 明 徐渭 《古迹论》:“至若追道上世,遐引眇恠,而古之蹟也不以荒乎。”
分類:玄妙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