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石猪(石豬)
猪形之石。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三缝县》:“ 时坪 中有石猪,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猪於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於此。”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
《骈字类编》:猪觜
明一统志:猪觜山在临洮府金县西北四十里,金于此置镇。
《骈字类编》:猪牙
本草:鳢肠。释名:猪牙草。
《骈字类编》:猪性(猪性)
齐民要术:猪性甚便水,生之草、杷数、水藻等,近岸猪食之皆肥。
《骈字类编》:猪矢(猪矢)
本草:猪苓。释名:豭、猪屎。弘景曰: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司马彪注庄子云:矢橐一名苓,其根似猪矢是也。时珍曰:马屎曰通,猪屎曰□,即苓字,其块零落而下故也。
《韵府拾遗 麻韵》:猪猳
沈辽诗:田里小儿放猪猳,为乐往往鸣箫笳。
《漢語大詞典》:猪膏(豬膏)
(1).猪油。《三国志·魏志·挹娄传》:“ 挹娄 在 夫餘 东北千餘里……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2).草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豨薟》:“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而生,茎叶皆有细毛。”
(2).草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豨薟》:“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而生,茎叶皆有细毛。”
《骈字类编》:猪胆(猪胆)
本草:猪胆主伤寒热渴。
《高级汉语词典》:猪场 拼音:zhū chǎng
饲养或繁殖猪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猪熊
熊的一种。 明 毛晋 《毛诗陆疏广要》卷四:“今猎者熊有两种:猪熊,其形如猪;马熊,其形如马。各有牝牡。”
《骈字类编》:玉猪(玉猪)
纪闻列异:执金吾陆大钧从子某。其妻尝夜寝中闻有物啁啾斗声。既觉。于枕下揽之。得二物。遽以火照。皆白玉猪子也。大数寸。状甚精妙。置之枕中。自此财货日增。家转蕃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