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狱文(獄文)
判决狱讼的文书。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尤巧为狱文,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於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知。”
《漢語大詞典》:四要
旧指治理狱讼的四点要诀。 明 薛瑄 《从政录》:“治狱有四要,公、慈、明、刚。公则不偏,慈则不刻,明则能照,刚则能断。”
《国语辞典》:竞狱(竞狱)  拼音:jìng yù
争狱讼、打官司。《书经。吕刑》唐。孔颖达。正义:「凡竞狱必有两人为敌,各言有辞理。」
《漢語大詞典》:治释(治釋)
惩治与赦免。借指审理狱讼。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龚恺》:“视职廉慎,治释神明。”
《漢語大詞典》:泰士
上古官名。即上士。主狱讼。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弥士。” 卢文弨 集校引 王念孙 曰:“泰士,盖上士。弥士即中士、下士。”晏子春秋·谏上二三:“公曰:‘何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
《国语辞典》:决狱断刑(决狱断刑)  拼音:jué yù duàn xíng
判决狱讼,决断刑令。《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漢語大詞典》:豻狱(豻獄)
监狱。引申指狱讼之事。 蔡东藩 《前汉通俗演义》第八回回目:“葬 始皇 驪山 成巨冢,戮宗室豻狱构奇冤。”
《國語辭典》:词清讼简(詞清訟簡)  拼音:cí qīng sòng jiǎn
诉讼、打官司的事情稀少。明。柯丹邱《荆钗记》第三二出:「幸喜词清讼简,无事早休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莅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词清讼简。」
《國語辭典》:片言折狱(片言折獄)  拼音:piàn yán zhé yù
凭一句话就能断定讼狱。语本《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其由也与。」
《國語辭典》:雀角鼠牙  拼音:què jiǎo shǔ yá
比喻因小事而争讼。参见「鼠牙雀角」条。《花月痕》第五○回:「慢慢的采风问俗,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漢語大詞典》:钧金束矢(鈞金束矢)
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孙诒让 正义:“故易·噬嗑为狱讼之象,其九四爻辞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黄金’,即谓讼得直而归其钧金束矢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钧金束矢:“钧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 三代 也。”
《漢語大詞典》:警巡院
官署名。职掌平理狱讼及警巡检稽之事。 辽 代始置于京师, 金 元 因之。金史·百官志三:“诸京警巡院,使一员,正六品,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总判院事。副一员,从七品,掌警巡之事。”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曲:“警巡院倒了墙--贼见贼。”续文献通考·职官九:“ 辽 南面五京警巡院,官有警巡使、副使…… 元 左右警巡二院,官有达嚕噶齐使、副使、判官各一人,典史各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