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狂风(狂風)  拼音:kuáng fēng
大风、强风。《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二马合斗,未经十馀合,忽起一阵狂风,飞砂走石,人马蹂践。」《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分類:狂风猛烈
《國語辭典》:骤雨狂风(驟雨狂風)  拼音:zòu yǔ kuáng fēng
1.急遽而强烈的风雨。《孤本元明杂剧。那吒三变。第四折》:「这五鬼野性凶顽,放毒雾罩满遥天。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使神祇不能相侵。又摄骤雨狂风,轰雷闪电,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封神演义》第九六回:「雉鸡精、狐狸精、琵琶精往前逃,似电光飞闪,雷震子与杨戬并韦护紧追随,如骤雨狂风。」也作「狂风暴雨」、「狂风骤雨」。
2.比喻险恶的处境。如:「在骤雨狂风中,他力争上游,终于否极泰来。」也作「狂风暴雨」、「狂风骤雨」。
《漢語大詞典》:骤雨暴风(驟雨暴風)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国语辞典》:狂风大浪(狂风大浪)  拼音:kuáng fēng dà làng
1.汹涌猛烈的风浪。如:「台风来时,海面上狂风大浪,让人害怕。」
2.比喻艰困的环境。如:「他这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狂风大浪。」
《国语辞典》:狂风大作(狂风大作)  拼音:kuáng fēng dà zuò
刮起疾遽猛烈的强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国语辞典》:狂风骇浪(狂风骇浪)  拼音:kuáng fēng hài làng
1.猛烈汹涌的风浪。如:「那艘小船在狂风骇浪中剧烈的摇摆,险象环生。」
2.比喻艰困的环境。如:「虽然处于狂风骇浪中,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
《国语辞典》:狂风烈日(狂风烈日)  拼音:kuáng fēng liè rì
猛烈的强风和酷热的太阳。比喻恶劣的天候。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國語辭典》:狂风暴雨(狂風暴雨)  拼音:kuáng fēng bào yǔ
1.巨大的风雨。宋。梅尧臣 惜春诗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动荡不安。如:「董事长在狂风暴雨之中,艰苦地建立了今天的企业王国。」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高级汉语词典》:狂风毒雨
狂风暴雨
《國語辭典》:狂风骤雨(狂風驟雨)  拼音:kuáng fēng zòu yǔ
1.大风大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也作「狂风暴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险恶。如:「他在狂风骤雨之中,依然坚持目标,努力不懈。」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國語辭典》:狂风暴雨(狂風暴雨)  拼音:kuáng fēng bào yǔ
1.巨大的风雨。宋。梅尧臣 惜春诗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动荡不安。如:「董事长在狂风暴雨之中,艰苦地建立了今天的企业王国。」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