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钮扣(鈕扣)  拼音:niǔ kòu
扣住衣服的钮子,式样繁多,大小亦应有尽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也作「纽扣」、「纽子」、「钮扣」、「钮子」、「扣子」、「扣儿」。
《漢語大詞典》:撚子
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沈从文 《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漢語大詞典》:黏接
谓以黏性糊状物将物体连接在一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黏接纸缝法:“ 光 云:‘古法用楮树汁、飞麪、白笈末三物调和如糊,以之黏接纸缝,永不脱解。’”
《國語辭典》:腻子(膩子)  拼音:nì zi
1.桐油、石膏、松香等混合的泥状物。用以涂抹墙壁或物品的缝隙,使表面平整。也称为「泥子」。
2.久坐不去,使人厌烦的顾客。如茶馆中有茶腻子,饭铺中有酒腻子,澡堂中有澡腻子。
《國語辭典》:胚珠  拼音:pēi zhū
种子植物之大孢子囊及其周围的珠被,受精后可发育成种子,其成熟前多色白质软,呈小球形。
《漢語大詞典》:狮头鹅(獅頭鵝)
鹅的品种之一。体形大,羽毛灰白色,头上长着黑色带黄斑的瘤状物,略似狮头。生长快,成熟早,肉质优良。《新华日报》1979.9.27:“狮头鹅原产 广东省 饶平县 一带,是世界罕见的大型鹅种。”
《漢語大詞典》:树瘤(樹瘤)
树干受伤后因病理或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瘤状物。有些树木的树瘤部分,经加工呈现美丽的木材花纹,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用材。
《國語辭典》:肉鳍(肉鰭)  拼音:ròu qí
指乌贼等软体动物身上的鳍状物,主要功能在辅助游泳。
《國語辭典》:舌苔  拼音:shé tāi
舌面上所生的苔状物。中医师用来诊断病情。也作「舌胎」。
分類:状物
《國語辭典》:蜡笔(蠟筆)  拼音:là bǐ
混合颜料和蜡所制成的条状物,可供作画。
《國語辭典》:拉丝(拉絲)  拼音:lā sī
1.拖拖拉拉。如:「老陈办事绝不拉丝,难怪经理这么赏识他。」
2.语言冗长。如:「发言时请简洁,不要拉丝。」
3.在不加热的情形下,把金属材料拉制成条状或丝状物。也作「拔丝」。
《漢語大詞典》:蜡烛珠(蠟燭珠)
蜡泪凝结成的珠状物。南史·王僧虔传:“父 曇首 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 僧达 跳下地作彪子。时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僧绰 採蜡烛珠为凤凰。”亦省称“ 蜡珠 ”。 唐 温庭筠 《海榴》:“蜡珠攒作蒂,緗綵翦成丛。”
分類:凝结状物
《漢語大詞典》:扩孔
将钻孔底部或某些类型的基础墩的底部加以扩大,以便增加其承受荷载的区域
用来增加管子、杯状物或壳体等带孔工件的内径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榄酱(欖醬)
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橄榄:“又有緑欖色緑,乌欖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乾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欖酱。”
《國語辭典》:裤腿(褲腿)  拼音:kù tuǐ
1.裤子的两腿部分。
2.旧时缠足妇女在裤子的下端,另以布帛制成的桶状物缚于踝间,以前遮足面,后蔽足根,称为「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