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作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止作两持而有止作两犯。作杀生偷盗等之恶事而犯所受之戒,谓之作犯;不作布萨安居等之善事,谓之止犯。行事钞中四曰:「犯由作成,故曰作犯,此对作恶法为宗。」
【佛学常见辞汇】
作杀生偷盗等恶事而毁犯所受的戒律。
持犯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谓之犯。而戒律有止恶作善二门,故持犯各有二。二持者,一止持,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止恶之法,而防止三业,谓之止持,二作持,保持安居说戒忏悔礼拜等作善之法而策励三业,谓之作持。二犯者,一作犯,盲动三业以触止持之法,即由作而为犯者。二止犯,怠慢三业,不修作持之善业,即由止而为犯者。资持记中四之一曰:「所谓执持,犯即侵犯。」
【佛学常见辞汇】
持戒与犯戒。持戒就是持戒律;犯戒就是犯了戒律。
【佛学次第统编】
持犯者,持,谓保持。犯,谓侵犯。既有戒生,即有持犯。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戒律谓之犯,持犯并举,乃总名也。戒律有止恶作善之二门,持犯亦各有二:
一、二持者
一、止持 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之止恶法,防止三业也。
二、作持 保持安居、说戒、忏悔、礼拜等作善之法,策励三业也。
二、二犯者
一、作犯 盲动三业,触止持之法,即由作为犯者。
二、止犯 怠慢三业,不修作持之善业,即由止为犯者。
无毁犯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戒之一。菩萨自保净戒而不犯,为众生说妙法而使不犯戒也。
【三藏法数】
谓菩萨受持净戒,无所毁犯,永断十恶,具足十善;恒念众生皆由颠倒毁犯于戒,我当为说真实妙法,令离颠倒,成就菩提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九瞋、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邪见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随犯随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大乘戒之一时顿制,而谓小乘戒为随犯随制。小乘戒者,佛成道后十二年已来,随弟子渐犯法而渐制之,以具足二百五十戒者。
随犯随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愚恶之凡夫,不能断罪,则随犯随忏悔,以消除其罪也。往生礼赞曰:「无间修,所谓相续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馀业来间,故云无间修。又不以贪瞋烦恼来间,随犯随忏,不令隔念隔时隔日,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
五衰──犯戒五衰
【三藏法数】
(出释氏要览)
〔一、求财不遂〕,求财不遂者,谓犯戒之人,既违佛制,梵行全亏,所求赀财,皆不遂意也。
〔二、设得衰耗〕,设得衰耗者,谓犯戒之人,既缺净行,纵使苦求所得赀财,福薄难消,悉皆衰耗也。
〔三、众不爱敬〕,众不爱敬者,谓犯戒之人,威仪既缺,细行全无,众所憎嫌,而不爱敬也。
〔四、恶名流布〕,谓犯戒之人,恶友常从,善人皆离,既无戒德,恶声日著,远近流布也。
〔五、死入地狱〕,谓犯戒之人,既无戒行,万善俱亏,临命终时,堕无间狱也。
犯戒杂僧
【三藏法数】
谓其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常共亲附,同其事业,杂处熏习,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
犯罪人束缚送狱
【三藏法数】
谓人违国正法,冒犯罪愆,枷锁萦身,系闭牢狱,受诸刑罚,苦不可言,是为狱苦。
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
【三藏法数】
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而问者,不应为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