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国语》卷二十〈越语上·句践灭吴〉~637~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句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三国吴·韦昭注:「言多也。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亿有三千,所谓贤良也,若今备卫士矣。」
典故
相关人物
夫差


《国语·越语上》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三国吴·韦昭注:「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亿有三千,所谓贤良也,若今备卫士矣。」

例句

谢朓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杜牧 润州二首

典故
秃犀


《北梦琐言》卷一
杜邠公悰,司徒佑之孙,父曰从郁,历遗补畿令。悰尚宪宗岐阳公主,累居大镇,复居廊庙。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有朝士贻书于悰曰:「公以硕大敦庞之德,生于文明之运。矢厥谟猷,出入隆显。」极言讥之,文多不录。时人号为「秃角犀」。凡莅藩镇,未尝断狱,系囚死而不问,宜其责之。呜呼!处高位而妨贤,享厚禄以丰己,无功于国,无德于民。富贵而终,斯又何人也!子孙不享,何莫由斯!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杜佑列传·(孙)杜悰〉~5092~
悰于大议论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虽出入将相,而厚自奉养,未尝荐进幽隐,佑之素风衰焉,故时号「秃角犀」。
典故

《杜阳杂编》卷中
上于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皆率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女,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与也,光明皓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上谓之天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焉。
典故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王勃一·七夕赋 〉~80~2~
握犀管,展鱼笺,顾执事,招仲宣。
《傅子·校工》
汉末一笔之柙,雕之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朱,发以翠羽。此笔非文犀之植,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
典故
犀厌怪
 
相关人物
李冰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渠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例句

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杜甫 石犀行

空留犀厌怪,无复酒除灾。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典故 
犀钱果
 
犀钱玉果


《铁围山丛谈》卷四
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赉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
《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60~
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钱,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画堂西畔桂堂东】。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走马兰台类转蓬】。」
典故
以饮为事

相关人物
犀首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附《陈轸列传》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子胜之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国除。绝一岁,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例句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國語辭典》:木犀  拼音:mù xī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属,灌木或乔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背面网脉显著,先端尖或渐尖。花白色或淡黄色至橘红色,芳香。核果或浆果,蓝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子」点缀在枝头,故也称为「金粟」。供观赏,花可用为香料及润发。也称为「木樨」、「丹桂」、「桂花」。
《國語辭典》:灵犀(靈犀)  拼音:líng xī
相传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犀角有如线般的白纹,可相通两端感应灵异。后比喻不须透过言语表达,便能让彼此情意相投。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只为俺,一自蟠桃会上逢。两下把灵犀暗里通。」
《漢語大詞典》:水犀
(1).犀牛的一种。因生活于水中,故名。国语·越语上:“今 夫差 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韦昭 注:“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水犀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
(2).见“ 水犀军 ”。
(3).草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草犀﹝集解﹞引 陈藏器 曰:“草犀生 卫 、 婺 、 洪 、 饶 间,苗高二三尺,独茎,根如细辛。生水中者名水犀。”
《漢語大詞典》:水犀军(水犀軍)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吾邱瑞《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
《漢語大詞典》:犀象
(1).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晋 左思 《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
(2).犀角和象牙。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 吕延济 注:“犀象,牙角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汧公 勉 为 岭 南节度使,罢镇。行到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國語辭典》:犀角  拼音:xī jiǎo
1.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所组成,坚硬细致,可入药,具有强心、解热、去毒、止血的功效。亦可用来制做图章或其他器物。
2.额头上隆起的骨。传说为贵人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漢語大詞典》:水犀军(水犀軍)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吾邱瑞《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
《漢語大詞典》:犀槌
亦作“ 犀椎 ”。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阿翘 ﹞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 吴元济 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土花曾染 湘 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参见“ 方响 ”。
《漢語大詞典》:方响(方響)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 南朝 梁 ,为 隋 唐 燕乐中常用乐器。 唐 牛殳 《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 卜尚乐 起方响!’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万岁。’盖 道君 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 高庙 为之罢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
《漢語大詞典》:犀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亦借指毛笔。 唐 王勃 《七夕赋》:“握犀管,展鱼笺。” 宋 柳永 《玉蝴蝶》词:“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迭香牋。”
《國語辭典》:犀牛  拼音:xī niú
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身体笨拙,形状似牛,头略成三角形,颈短,鼻上有一或二个角,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微黑色,全身几乎无毛。角可入药,亦可作武器。以草、树叶、嫩枝为食。产于亚洲与非洲的热带。
《國語辭典》:犀钱(犀錢)  拼音:xī qián
用犀角做成的洗儿钱。宋。苏轼 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词:「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
《國語辭典》: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拼音: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灵犀,犀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角中有如线般的白纹相通两端,可以感应灵异。全句比喻心灵相连,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唐。李商隐〈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