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成为道家创始者。后见周衰,乃西出函关,隐去,莫知所终。有《老子》。一说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议。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老子姓李名耳,即老聃,楚国苦县人。为周柱下史,孔子尝问礼。一云即老莱子,楚人。(案《史记》《本传》,亦两说兼存。实则《礼记》之老聃,非即作《道德经》之老子,读者必能辨之。至《养生》之言皆道家依托。)
牛谈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赵鞅家臣,有勇力,为车右。
司马耕 朝代:春秋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宋国人,字子牛。孔子弟子。性急躁,好言语。孔子以“言也讱”勉之。其兄桓魋为恶,子牛忧惧,孔子以“内省无疚,夫何忧何惧”喻之。
太士子牛 朝代:春秋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齐国人。曾为齐景公平讼狱。
巢牛臣 朝代:春秋楚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楚康王十三年吴子诸樊率兵伐楚,至于巢。巢牛臣言于王:吴子勇而轻,待启门时射之,必死。王从之。巢牛臣乃隐于城门之短墙而射杀诸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45—?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字伯牛。孔子弟子。以德行称。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悯其将死,乃自牖执其手曰:“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有贤名。赵相公仲连荐之于赵烈侯,事以仁义王道。烈侯以之为师。
牛缺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儒者。尝至邯郸,道遇盗,夺其行装车马,缺无忧吝色,从容去。盗追问之。对曰:“君子不以所养之物而害其所养之身。”盗以为贤,寻惧其见赵君而困己,乃杀之。
牛头马面
【俗语佛源】
佛教指阴间的鬼卒。《楞严经》卷八:「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驱入城门。」俗语本此而易为「牛头马面」。《景德传灯录·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阿傍为狱卒名。)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目连行前至一地狱……狱中数万余人总是牛头马面。」后多用来比喻凶狠丑恶的人,也作「牛首马面」。如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阶下侍立五十余众,有牛首马面、长喙朱发者,狰狞可畏。」(常正)
牛鬼蛇神
【俗语佛源】
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于外省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李明权)
对牛弹琴
【俗语佛源】
讥笑讲话不看对象或对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唇舌。如《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的狠好,咱们一总再算帐。」这句俗语出于中国第一篇佛教论文,即汉代的《牟子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禅宗亦用此语,如《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指的是禅师说法不对根机,达不到效果。又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李明权)
泥牛入海
【俗语佛源】
泥牛,即泥土所作之牛,俗称「春牛」。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立春前一日,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至立春日绝早,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并预示春耕之早晚。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春牛榜子书》说:「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用达春牛!」刘蒙又有诗句云:「村妇祈蚕分面茧,老农佔岁说泥牛」,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但泥牛入海一词,乃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介)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五灯会元·元日禅师》说:「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无名氏)
骑牛觅牛,骑驴觅驴
【俗语佛源】
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师即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者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后如何?百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末审始终如何保任?百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又《福州白龙院道希禅师》:「问:如何是正真道?师曰:骑驴觅驴。」文中骑牛觅牛、骑驴觅驴是相同的比喻,觅牛比喻「求识佛」,觅驴比喻求「正真道」。「骑牛」之牛、「骑驴」之驴则未明言,然由下一则语录可知。同上《梁宝志和尚大乘赞》:「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义即众生本具的佛性。后以此二语比喻忘其本有而到处寻求。宋·黄庭坚《寄黄龙清老》诗:「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禹振声)
露地牛车
【三藏法数】
露地牛车,喻大乘实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诸子既出火宅,到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等赐大白牛车,同归秘密理藏,是名露地牛车。
眼睫如牛王相
【三藏法数】
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