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天游,俗姓郑,成都(今属四川)人。出世云盖寺,次迁隆兴府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准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成都人,俗姓郑,号典牛。幼习儒业。试郡庠,复试梓州,皆予贡籍。寻于庐山出家。参湛堂于泐潭,脱然得悟。居隆兴府云岩寺,说法有湛堂之风。后庵于武宁,终身不出。年近百岁示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天游自号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业儒。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会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其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师闻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灵岩说法大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师闻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秖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天游,字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习儒业,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与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天游闻之,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云岩,说法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秪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政(九八六~一○四九),一作惟正(《罗湖野录》卷三),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今录诗四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政黄牛者。钱塘人。住馀杭功臣山。幼孤为童子。有卓识。词语皆出人意表。其师称于人。有大檀越奇之。以度牒施之。跪奉谢而不受。其师问故。曰。恩不可轻受。彼非知我者。特以师之言。施百千于一童子。保其终身。能施物不责报乎。如来世尊。大愿度生。则有慈荫。今妙法莲华经是也。当折节诵持。恩并归一。于义为安。其师自是益奇之。年十八。果以其志。为大僧。游方问道三十年乃罢。其居功臣山。尝跨一黄犊。蒋侍郎堂。出守杭州。与政为方外友。每来谒。必巾持挂角上。市人争观之。政自若也。至郡庭下犊。而谈笑终日而去。一日郡有贵客至。蒋公留政曰。明日府有燕饮。师固奉律。能为我少留一日。因款清话。政诺之。明日使人要之。留一偈而去矣。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嵓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坐客皆仰其标致。又作山中偈曰。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唯有白鹭鸶。见我尝来此。又作送僧偈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秖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冬不拥炉。以荻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夏秋好玩月。盘膝大盆中。浮池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率以为常。工书笔法胜绝。如晋宋间风流人。尝笑学者临法帖曰。彼皆知翰墨为贵者。其工皆有意。今童子书画。多纯笔可法也。秦少游见政字画。必收畜之。有问者曰。师以禅师名。乃不谈禅何也。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为敷演耳。言语有间。而此法无尽。所谓造物。无尽藏也。九峰鉴韶禅师。尝客政。韶坦率不事事。每窃笑之。一夕将卧。政使人呼。韶不得已。颦頞而至。政曰。月色如此。劳生扰扰。对之者能几人。韶唯唯而已。呼童子使熟炙。韶方饥意作药石。久之。乃橘皮汤一杯。韶匿笑去。曰无乃太清乎。政风调高。老益清癯。尝自赞其像曰。貌古形疏倚杖梨。分明𦘕出须菩提。解空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惟政。字涣然。华亭黄氏。幼有卓识。十八具戒。即游方问道。凡三十年。罢参。居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一黄牛。庆历中。侍郎蒋公堂与师契密。尝赠诗云。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有时带笠穿云去。便好和云作画图。盖实录也。或问师何不谈禅。曰。徒费言语。吾懒。宁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敷演耳。性简率。冬不附炉。惟以荻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特好玩月。每盘膝坐大盆浮池中。自施转之。吟啸达旦。率以为常。诗峭拔。思致甚高。一日蒋公曰。明日府中宴客。别设素馔延师。愿同清话。师诺之。明日留一偈而去。偈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又山中偈曰。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惟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又送僧偈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常自赞其像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解空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人皆传诵焉。笔法有晋人风。秦少游尤所爱玩。凡见其笔迹。必取蓄之。世称为政黄牛。 赞曰。 高韵超俗  清吟绝尘  一笠牛背  林间水滨 貌癯趣淡  莫得而亲  何以自怡  岭有白云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政。秀州华亭黄氏子。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肄业。且将校艺有司如。使祷观音求阴相。师谢曰。岂忍独私于己哉。郡人朱绍安。闻而嘉叹。欲启帑度之。师慨然曰。古之度人。以清机密旨。今反是。去古远矣。吾堕三宝。数当有其时。已遇祥符覃恩。得谐素志。独拥毳袍且弊。同列慢之。师曰。佛乎佛乎。仪相云乎哉。僧乎僧乎。盛服云乎哉。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俾继如之院务。亦复谢曰。闻托钵乞食。未闻安坐以享。闻历谒诸祖。未闻废学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非从事屋庐之秋也。于是提策东引。学三观于天台。复旋径山。咨单传旨于老宿惟素。素董临安功臣山净土院。师辅相之久。而继其席。然为人高简。律身精严。名卿巨公。多所推尊。时蒋侍郎堂守钱塘。与师为方外友。师每谒之。则跨一黄牛。以军持挂角上。市人争观之。师自若也。至郡庭。始下牛。笑谈终日。一日蒋公留师曰。适有过客。明日府中。当有会。吾师固奉律。为我少留一日。因[款-士+止]清话。师诺之。明日使人要之。留一偈而去矣。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土筵中甚不宜。坐客皆叹其标致。又作山中偈曰。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惟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平生制作三十卷。曰锦泾集。且工书笔法胜绝。秦少游。见必收畜之。师冬不拥炉。以荻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清论无穷。秀气逼人。夏秋好玩月。盘膝大盆中浮水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以为常。九峰韶禅师。尝客于院将卧。师挽之曰。月色如此。劳生扰扰。对者几人。韶唯唯。而已久之。呼童子使热炙。韶方饥。意作药石。既乃橘皮汤一杯。韶笑曰无乃太清乎。或问曰。师以禅师名。而不谈禅。何也。师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烦万象敷演耳。言语有间。造物无尽藏也。皇祐元年孟夏八日。语众曰。夫动以对静。未始有极。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今静矣。然动静本何有哉。遂泊然而逝。 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有时带雪穿云去。便好和云画作图。此蒋侍郎赠师诗也。师自有诗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解空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二作佳韶胜致。正相对会。一时禅悦之盛。可想见也。
牛拱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文水人。仁宗天圣间进士。通判岢岚、定襄,进虞部郎中,知房陵。所至去苛细,宽约束,清心洁己,未尝为子孙谋业。
牛昭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二
牛昭俭,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冕子。天圣五年为太子中舍,景祐中官金部员外郎、知婺州。又曾知衢州、韶州,提点广西刑狱。后仕至殿中丞。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九,《宋史》卷二七七《牛冕传》,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五,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牛日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四年(1044)任郴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全宋诗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一五三四
陈舜俞(一○二六——一○七六),字令举,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尝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少学于胡瑗,年二十一,登庆历六年进士第,授天台从事。十五年间,再官于台、明二州。嘉祐四年,自明州观察推官举制科第一。历光禄丞、签书寿州判官,宰南阳。熙宁初,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三年,以拒行青苗法,上疏自劾,坐责监南康军盐酒税。越五年而卒。著有《庐山集》五卷、《都官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三一《张问传》有附传,又参本集《上欧阳内翰书》、《明州鄞县镇国禅院记》、《枫桥诗》、《骑牛歌》等篇及陈杞《都官集跋》等。
牛温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南京范阳人。道宗咸雍中进士。累迁户部使,知三司使事。天祚乾统初,知南院枢密使事。与萧得里底使宋,劝与夏和。加中书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7》 【介绍】: 宋汝州鲁山人,字伯远。南宋初,聚众抗金,屡胜。北方沦陷,降伪齐。高宗绍兴三年,归宋。隶岳飞部,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收复随州、襄阳。五年,从岳飞镇压杨么军,俘杨么。又两度随岳飞北上攻金,屡建战功,累官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岳飞死后,皋仍反对宋金和议,为都统制田师中所毒死,或言秦桧指使师中为之。
牛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阶州福津人。为川陕宣抚后军中部将。高宗绍兴五年,金兵入秦川,宣抚副使吴玠遣诸校分道伺之,皓至瓦吾谷,与金兵遇,力战而死。
赵伯牛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三
赵伯牛,字仲微,宗室,淄王世雄之曾孙。绍兴初为左宣教郎、通判衡州,六年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七年为湖南宪臣。后历任两浙、江西、福建等路转运副使。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一○一、一一五,《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咸淳临安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一七《宗室世系表》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
牛德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蔚州安定人,字彦钦。熙宗皇统二年进士,调矾山簿,迁万泉令。时蒲、陕大饥,群盗充斥,州县城门昼闭。德昌到官,开城门纵百姓出入,能自新者一不问。县境以安。官至太原尹卒。
僧智融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193 【介绍】: 宋僧。世居开封,俗姓邢,名澄世,号草庵、老牛。善诗工画,以医入仕。南渡后,徙家临安万松岭,官至成和郎。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灵隐寺。相传作二奇鬼于壁,能驱蛇。又画龙祷旱辄灵。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智融。俗姓邢。初名澄。世居京师。以医入仕。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延。赏赉殊渥。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于以去尘俗弗远。肆游诸方。径山匡庐。经行殆遍。闻雪窦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深坐一室。土木形骸。泊然如偶人。或曳杖以出。有欲相随。则谢遣之。山中幽僻胜绝之地。意行独坐。或至移𠷳。人莫窥其际。善画。而绝不以与人。山深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跃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而时有火警。又于火端。作土枭之声。为之革。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颇近灵怪。师亦不以自矜也。或问画。次及人物。师曰。老不复能作。盖目昏不能下两笔也。曰。两笔。岂非阿堵中耶。师曰。此虽古语近之而非也。吾所云两笔者。盖欲作人物。须先画目之上睑。此两笔如人意。则馀皆随笔而成。精神遂足。所以难也。或加以势利。则避之愈深。意苟相契。亦辄与不吝。楼攻愧。求之久不与。催以古风。有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作诗不多语字。画亦无俗韵。初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绍熙四年五月卒。寿八十。僧腊如师言。尤好作牛。自号老牛智融云。 明河曰。旨哉。融牛之论画也。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智融,姓邢氏,名澄,世居汴京。以医入仕,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庭,赏赉殊渥。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又游诸方,径山康庐,经行殆遍,闻灵山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独行独坐,或至移晷,人不知其能画也。山中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蹋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而时有火警,又于火端作土枭,枭声为之革。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遇其适意,嚼蔗折草蘸墨,以作坡岸岩石,尤为古劲。间作物象,不过数笔,寥寂萧散,生意飞动,或极力摹写,亦有形似,而遽不及远甚。楼攻愧钥尝寄匹纸求画,融久不与,攻愧以诗迫促之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又云:“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瞑。”融始为之,作《岁寒图》。融作诗不多,语意清绝,每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绍熙四年五月卒,寿八十,僧腊如其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印(一一四八~一二一四),字铁牛,又字元实,号空叟,赐号慧庆,俗姓陈,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人。先入南湖,后谒象田圆悟演,又归南湖。历住正觉、上竺、德藏、圆通、超果、灵山。宁宗时主灵隐寺。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卒,年六十六。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释门正统》卷七、《补续高僧传》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宗印。字元实。盐官人。竹庵之神足也。解悟有骨气。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入南湖修长忏。周氏延以庵居。以租量非法劝革之。岁减五百斛。往谒象田圆悟演。演反质西来意。师答曰。有屈无叫处。演肯之。智者忌辰。夜炷香殿炉。悲泣失声。演感其意。以厚礼送。归南湖。次首众于资教从空。虚堂之延也。堂著宗极论。扶智涌。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师设九难。宗极为之义负。通守苏玭。领师之法。请居正觉。时飓风大作。拔木飘瓦。诸屋尽坏。仅存藏殿。师守死不去。玭召还。要师偕行曰。盖西还。相与弘赞。居东二十四年。至是复还浙右。讲止观于上竺。主者。以得人为忌。去隐雷峰毛氏庵。问道者沓至。历迁德藏圆通超果。北禅道德之誉既行。土木之绩亦就。海空英辞灵山。举以自代。诏可之。召对便殿。问佛法大旨。语简理明。上大悦。锡号慧庆法师。后行化至松江。谓其徒曰。吾化缘毕此。即右胁安庠而寂。时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藏龛慈云塔傍。师之衣准律。五辛刚制。道力纯至。幽明俱感。且格邪拯滞。除瘵息疠。一有祈叩。无不得愈。常谓。讲者须备三法。肃威仪以临大众。提大纲以尽文义。具宗眼以示境观。备此三者。始无愧宣说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宗印,字铁牛,姓陈氏,盐官人,得法于育王佛照光禅师。宁宗时,主灵隐,上堂,举“南泉示众“云:“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如今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颂曰:“不如随分纳些些,唤作平常事已差。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
牛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人。王晦爱将。宣宗贞祐间,顺州受兵,晦被执,斗不愿独生,与之同死。
牛斗南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牛斗南,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庆元五年进士。历官汉阳令、知连州。嘉定十一年,提辖文思院,除大理寺主簿,出知循州。十五年,仕至太常博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六,选举二一之一五、兵一三之四八,正德《南康府志》卷六,嘉靖《衡州府志》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