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燋齿(燋齒)
黑色的牙齿。燋,通“ 焦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编结沮颜,燋齿梟瞷,剪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 李周翰 注:“皆蛮夷种类也……燋齿,黑齿也。”
分類:黑色牙齿
《漢語大詞典》:龉齰(齬齚)
牙齿参差不齐。 汉 焦赣 《易林·比之既济》:“精华消落,形体丑恶,齬齚挫顿,枯槁腐蠧。”
《國語辭典》:义齿(義齒)  拼音:yì chǐ
全口、全颚或部分的人造牙齿,用以替代拔除或脱落的自然齿。多指活动式的人造牙齿。也称为「假牙」。
《漢語大詞典》:蚛龋(蚛齲)
谓牙齿蛀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孙逢年好酒色老不衰:“晚年衰惫,齿皆蚛龋,空虚如楼阁,而旧好不衰。”
分類:牙齿蛀蚀
《漢語大詞典》:种牙(種牙)
修镶牙齿。 宋 楼钥 有《赠种牙陈安》
分類:牙齿
《國語辭典》:牙磁  拼音:yá cí
牙齿的珐琅质,覆盖于齿冠部分齿质的表面。
《國語辭典》:牙垢  拼音:yá gòu
积存在牙齿上的污秽物。也称为「牙花」。
《國語辭典》:牙质(牙質)  拼音:yá zhí
1.以象牙为质料的器物。
2.牙齿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齿髓的外面,釉质的里面,由许多纤细的小管构成,比骨坚硬而致密。
《国语辞典》:咬合  拼音:yǎo hé
上、下牙齿咬合面的相对关系。
《國語辭典》:咬舌儿(咬舌兒)  拼音:yǎo shé ér
说话时舌尖发音不清。也作「咬舌」、「咬舌子」。
《漢語大詞典》:齘齿(齘齒)
(1).咬紧牙齿。一种病态。《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注:“必齘齿,牙紧甚也。”
(2).咬牙切齿。形容愤恨。 清 胡天游 《女李三传》:“某齘齿切叱曰:‘若何泣,若非我子也。且吾为人杀。’”
《国语辞典》:马齿加长(马齿加长)  拼音:mǎ chǐ jiā cháng
马的牙齿随年龄而增长,故看马齿即可知马的年岁。语出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比喻年岁增加。也作「马齿长」。
《国语辞典》:舌尖前音  拼音:shé jiān qián yīn
气流因舌尖和牙齿的阻碍所发出的声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ㄗ、ㄘ、ㄙ。
《国语辞典》:狗窦大开(狗窦大开)  拼音:gǒu dòu dà kāi
取笑别人牙齿不全,缺少几颗。《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国语辞典》:皓齿蛾眉(皓齿蛾眉)  拼音:hào chǐ é méi
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借指美女。《文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