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厉厉
很白,多形容凶狠的野兽的牙齿的光泽。例如: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鲁迅《狂人日记》
《漢語大詞典》:龅齿(齙齒)
谓人牙齿突露于唇外。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三年:“ 蜀 太子元膺 ,豭喙齙齿,目视不正,而警敏知书,善骑射,性狷急猜忍。”参见“ 齙牙 ”。
分類:牙齿
《國語辭典》:龅牙(齙牙)  拼音:bāo yá
暴牙、突出嘴唇外的牙齿。
分類:嘴唇牙齿
《國語辭典》:龅牙(齙牙)  拼音:bāo yá
暴牙、突出嘴唇外的牙齿。
分類:嘴唇牙齿
《國語辭典》:齿如齐贝(齒如齊貝)  拼音:chǐ rú qí bèi
形容牙齿如编排的海贝般洁白整齐。《庄子。盗蹠》:「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也作「齿如含贝」、「齿若编贝」。
《漢語大詞典》:呲牙咧嘴
(1).露出牙齿,咧开嘴巴。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在那些血腥的日子里, 潍河 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呲牙咧嘴。”
(2).形容相貌凶狠或样子难看。 方之 《内奸》:“他们( 日本 鬼子)呲牙咧嘴叽哩咕噜了一阵,两个青年答不上来,被当场枪杀了。”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反扫荡》:“佛像也被炸得东倒西歪,呲牙咧嘴。”
(3).形容难以忍受的怪模样。 王传盛 徐光 《少年铁血队》六:“进了木屋,小个子特务,呲牙咧嘴地喊着:‘啊唷,屋里好冷哪!’”
《國語辭典》:唇红齿白(脣紅齒白)  拼音:chún hóng chǐ bái
唇色朱红,牙齿雪白。形容美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生得唇红齿白,清秀娇嫩。」《老残游记》第一○回:「却看那扈姑,丰颊长眉,眼如银杏,口辅双涡,唇红齿白,于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漢語大詞典》:前臼齿(前臼齒)
位置在犬齿的后面、臼齿的前面的牙齿。人类的前臼齿上下颌各四个,齿冠的咀嚼面上有两个或三个突起,适于磨碎食物。
《漢語大詞典》:龋挛(齲攣)
牙齿蠹蚀,身体蜷曲。形容丑陋。 清 唐甄 潜书·七十:“向以从目之欲而远于道;今则蛾眉之女同于龋挛之妾,目蔽撤矣。”
《漢語大詞典》:啮合(嚙合)
上下牙齿咬紧。亦指一对带齿状部分的零件在传动过程中互相嵌接。如:两个齿轮啮合在一起。
《國語辭典》:怒目切齿(怒目切齒)  拼音:nù mù qiè chǐ
张眼瞪视,咬牙切齿。形容愤怒、痛恨到了极点。宋。朱熹答折子民〉:「每读邸报,观其怒目切齿之态,未知将以此身作如何处置。」也作「怒目咬牙」。
《漢語大詞典》:齵齿(齵齒)
牙齿参差不齐。 明 徐渭 《书〈草玄堂稿〉后》:“齵齿而笑,蓬首而搔。”
《漢語大詞典》:倪齿(倪齒)
老人齿落后又重新长出的牙齿。倪,通“ 齯 ”。后以“倪齿”指高寿之人。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
《漢語大詞典》:蓬头历齿(蓬頭歷齒)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的老态。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歷齿。” 北周 庾信 《竹杖赋》:“鹤髮鸡皮,蓬头歷齿。” 清 袁枚 新齐谐·穷鬼祟人富鬼不祟人:“凡作祟求祭者大率皆蓬头歷齿蓝缕穷酸之鬼耳。”
《漢語大詞典》:束贝含犀(束貝含犀)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元 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