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版画(版畫)  拼音:bǎn huà
用镂刻或腐蚀的方法,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有孔版画、凸版画、凹版画及平版画等四种基本类型。也作「板画」。
《國語辭典》:铜版画(銅版畫)  拼音:tóng bǎn huà
一种版画。在铜版上,以腐蚀法、直刻法、飞尘法、雕凹线法等方式刻成图画,再印于纸上。西元十五、十六世纪时,流行于欧洲。如:「这幅铜版画,十分耐看。」
《国语辞典》:墨版版画(墨版版画)  拼音:mò bǎn bǎn huà
用墨板印刷方式所印出来的图案。初期发展的形式,为单色油墨印刷,内容多为道释人物。
《国语辞典》:拼合版画(拼合版画)  拼音:pīn hé bǎn huà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版画类型,拼合印制成更有变化、发挥更好的视觉效果的版画作品。
《国语辞典》:套色版画(套色版画)  拼音:tào sè bǎn huà
利用套色的方法制作的版画。套色方法,有的一次可印刷多种颜色,如直接在版上涂上各种色彩再印刷;有的则是一次只印一种颜色,再利用多版多次印刷的方法来达到套色的目的。
《国语辞典》:套印版画(套印版画)  拼音:tào yìn bǎn huà
利用多块版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版画。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即是著名的套印版画。
《国语辞典》:凹版画(凹版画)  拼音:āo bǎn huà
将油墨或颜料填入版面上凹陷的部分,然后拓印在纸上而成的绘画作品。如铜版画。
《国语辞典》:平版画(平版画)  拼音:píng bǎn huà
利用水和油性的反拨作用,在平面版上必要的部分,施以颜料,再拓印于纸上,此种画称为「平版画」。
《国语辞典》:木版画(木版画)  拼音:mù bǎn huà
以木板做为刻版印画的材料,刻成想像中的画面后,再经拓印于纸、布成画,称为「木版画」。也称为「木板画」、「木刻画」。
《国语辞典》:孔版画(孔版画)  拼音:kǒng bǎn huà
利用图版上的镂空图形,使颜料均匀透过,印制而成的画作。孔版画中以绢印版画的应用最为广泛。
《国语辞典》:石版画(石版画)  拼音:shí bǎn huà
一种版画。西元一七九八年,由德国息乃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 )应用油水相斥的原理首先发明。先在石版或加工金属版上,以油质垩笔描绘图案,再用海棉润湿石版或加工金属版,图案部分即产生拒水作用。接著,以沾有油性药墨的滚筒转过石版或加工金属版,版面上图案以外的含水部分,则发生拒油作用,而描绘部分则著上油墨。最后,在版面上覆纸压印即可。在商业美术方面应用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