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弹片(弹片)  拼音:dàn piàn
炸弹、炮弹等爆炸物爆炸后的碎片。
《國語辭典》:炮位  拼音:pào wèi
军事演习或战斗时火炮的战略位置。如:「炮位分布图属于国防机密。」
《國語辭典》:引火线(引火線)  拼音:yǐn huǒ xiàn
1.引燃能爆裂物的绳线。
2.直接引起事件爆发的近因。如:「他的粗心是这场悲剧的引火线。」
《國語辭典》:中子弹(中子彈)  拼音:zhōng zǐ dàn
武器名。根据中子裂变原理制造的核武器。具有一至二千吨当量,能产生半径一百三十至三百五十公尺区域内的冲击波破坏和热损伤,并在一至二公里范围内,放射出致命的中子射线和γ射线,能穿透装甲及几英尺厚的土地,对建筑物的损伤力微,对人员的杀伤力强。常用作对付装甲部队的战术核武器。
《漢語大詞典》:炸坑
指爆炸后形成的土坑。 郭沫若 《苏联游记·游列宁格勒》:“山上的草木和 中国 境内所见的毫无差异,车前草、蒲公英、连翘、蓟团之类,好像全未经历过浩劫的一样,在炸坑的绝底也畅茂地生发着。”
分類:爆炸土坑
《漢語大詞典》:炸子
一种枪弹。弹头射入人体后爆炸,破坏范围较大。如: 白大嫂子 火了,狠狠地道:“那个老王八,该摊个炸子儿。”
《漢語大詞典》:哑火
火药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弹、子弹等打不响
比喻该说话时不说话。例如:那么爱说话的人,今天怎么哑火了。
《國語辭典》:烟幕弹(煙幕彈)  拼音:yān mù dàn
1.一种开花炮弹。弹腔装置能发生烟雾的化学药剂及炸裂弹壳的炸药,能于爆炸后发生烟幕。
2.比喻用以掩饰真相或本意的言词或行为。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
《漢語大詞典》:啌啌咣咣
亦作“ 啌啌哐哐 ”。 象声词。多形容爆炸声或物体撞击声。 刘开基 《围困沁源》:“我们的石雷更是大显威风,到处啌啌咣咣地爆炸。” 曲波 《林海雪原》十六:“小火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驰着轻松的步子,啌啌咣咣!” 碧野 《春日展景山》:“那大江上的采砂船在采砂,隐约传来链斗啌啌哐哐的响声。”
《漢語大詞典》:瞎炮
在施工爆破中因发生故障而没有爆炸的炮。又称哑炮。 綦水源 《三不吹》三:“按照安全制度的规定,处理瞎炮,得在旁边重做一个炮,然后一起爆掉。”
《国语辞典》:破坏半径(破坏半径)  拼音:pò huài bàn jìng
爆炸体爆炸时能摧毁工事或建筑等物,自爆炸体至能被摧毁范围的距离,称为「破坏半径」。如:「这炸弹的破坏半径很广。」
《国语辞典》:葡萄炸弹(葡萄炸弹)  拼音:pú táo zhà dàn
一种炸弹,可增加爆炸的威力范围。当炸弹脱离飞机的弹舱后,即可自由导落至欲攻击的目标。
《国语辞典》:深水炸弹(深水炸弹)  拼音:shēn shuǐ zhà dàn
一种在水底设定深度爆炸的炸弹。为薄壳的容器,装大量炸药,载于驱逐舰、防潜舰、扫雷舰,及其他轻型舰艇上,用来对付潜水舰。遇有潜舰袭击时,通常由声纳指出方位及深度后,即以多数深水炸弹一齐投放下水,使其爆炸范围尽量扩大,俾能摧毁敌方潜舰。
《国语辞典》:核子试爆(核子试爆)  拼音:hé zǐ shì bào
为发展核子武器而做的爆炸试验。用以测试其威力并改进其效能。也称为「核子试验」。
《国语辞典》:核子试验(核子试验)  拼音:hé zǐ shì yàn
为设计改进氢弹或原子弹的威力,或验證爆炸现象与效果等而进行的测试。也称为「核子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