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焦烦(焦煩)
着急烦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常常感到焦烦,但力所能做的,就做。” 萧红 《生死场》四:“ 赵三 焦烦着,他看着一只鸡被孩子们打住。”
《漢語大詞典》:焦红(焦紅)
谓火红色。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緑罗裾。”
《漢語大詞典》:焦侥(焦僥)
古代传说中的矮人。亦指传说中古国名。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 焦侥之国 , 几 姓,嘉穀是食。” 袁珂 校注:“周饶、焦侥,并侏儒之声转。”荀子·富国:“譬之是犹 乌获 与 焦侥 搏也。” 杨倞 注:“ 焦侥 ,短人,长三尺者。”《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曰 焦侥 。” 高诱 注:“ 焦侥 ,短人之国也,长不满三尺。”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 嵩 华 , 焦侥 之脛不足以测沧海。” 章炳麟 《訄书·原人》:“是数族者,在 亚细亚洲 则谓之戎狄。其化皆晚,其性皆獷……惟西南 焦侥 从人,长三尺,莫知其谁氏。”
《漢語大詞典》:焦没
谓被火烧焦和被水淹没;毁灭。荀子·议兵:“以 桀 诈 尧 ,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汉书·西南夷传》:“虽有 孙 吴 将, 賁 育 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勇亡所施。”
《漢語大詞典》:焦溺
烧焦和沉没。亦指陷于灾难中的人。 宋 曾巩 《寄王介甫》诗:“奇偶转如轮,终期援焦溺。”
《漢語大詞典》:焦杀(焦殺)
谓声调急促。史记·乐书:“志微焦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张守节 正义:“杀,音所界反……若人君丛脞,情志细劣,其乐音噍戚杀急,不舒缓也。”一本作“ 焦衰 ”。 清 宋荦 《〈遗民诗〉序》:“予读其诗,类皆孤清凛冽,幽忧激楚,然皆敦厚而不流於焦杀。”
(1).犹急死。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言事者,旧有三杀之语……近又添二杀论事不报,闷杀;临了没结果,焦杀。”一本作“临了没结杀”。
(2).枯萎。 明 张纲孙 《苦旱行》:“林木焦杀鸟开口,魴鱼枯乾沟底卧。”
《漢語大詞典》:焦峣(焦嶢)
(1).犹嶕峣。山高貌。 明 王世贞 《遣吊卢柟墓》诗:“薄酹指焦嶢, 若敖 夺汝餔。”
(2).喻才能杰出。 章炳麟 《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漢語大詞典》:焦忧(焦憂)
焦虑。清史稿·穆宗纪二:“海上水师……即创立战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谋议均属具文。积习因循,焦忧曷释。” 吴组缃 《山洪》三十:“平时充塞在心胸之间的焦忧和苦闷,几乎完全消失,或是被淡忘了。”
分類:焦虑
《漢語大詞典》:婆焦
古代 蒙古 发式。
分類:发式
《國語辭典》:聚焦  拼音:jù jiāo
控制光或粒子流,使其会聚于一点的过程。如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透镜的焦点。
《漢語大詞典》:遗焦(遺焦)
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后以“遗焦”谓遗弃表面烧焦的良木。引申为遗弃人才而不用。 明 文徵明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古来明哲士,取材不遗焦。”
《骈字类编》:黄焦
赵贞吉 南津公馆诗 南津呕哑闻秋语,湿箨黄焦掩幽处。
《骈字类编》:草焦
唐诗纪事其为夏则赫㬢朝升天地如窑草焦木暍若燎毛发
《国语辞典》:调焦(调焦)  拼音:tiáo jiāo
摄影时为使影像清晰,而调整镜头焦距的操作技术。
《漢語大詞典》:焦魂
谓心神焦苦。《宋书·王景文传》:“荷恩惧罪,不敢执固;焦魂褫气,忧迫失常。”
分類: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