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焦元
烧焦
风焦
乾焦
焦门
焦聒
焦饭
焦迫
焦寝
焦暑
焦懆
焦烦
焦红
焦侥
焦没
《漢語大詞典》:焦元
见“ 焦原 ”。
《漢語大詞典》:焦原
(1).巨石名。尸子卷下:“ 莒国 有石焦原,广寻长五百步,临万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引尸子:“ 莒国 有石焦原者,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有以勇见 莒子 者,独却行齐踵焉,所以称於世。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贤者之於义,必且齐踵,此所以服一时也。” 李善 注:“彫虎以喻贫,试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义。”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2).引申喻戒惧。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而超居上礼,邈乘峻爵。静念隆替,焦原非譬。”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雷震数声,甘泽大澍,焦原赤野,无不滋润。” 唐 陆龟蒙 《以毛公泉大谏清河公》诗:“霏霏散为雨,用以移焦原。”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照丘陵而恐是焦元,蒸陇亩而皆成赤地。”
《國語辭典》:烧焦(燒焦)  拼音:shāo jiāo
因加热过度而碳化或枯乾。如:「炉子里的蕃薯因为烤得太久而烧焦了。」
《骈字类编》:风焦(风焦)
唐 贯休 夜对雪寄杜使君 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
《漢語大詞典》:乾焦
干燥枯焦。法苑珠林卷九:“头髮蓬乱,脣口乾焦。”《西游记》第七五回:“人筋缠在树上,乾焦晃亮如银。”
分類:干燥枯焦
《韵府拾遗 元韵》:焦门(焦门)
淮南子主术训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
《漢語大詞典》:焦聒
聒噪。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孩儿又语言焦聒,大嫂又性命颠危。”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不知俺家中有甚的人焦聒。”
分類:聒噪
《漢語大詞典》:焦饭(焦飯)
锅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吴郡 陈遗 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饭, 遗 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輒贮録焦饭,归以遗母。”
分類:锅巴
《漢語大詞典》:焦迫
焦急。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心计焦迫,进退罔躓。”
分類:焦急
《漢語大詞典》:焦寝(焦寢)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常结草为庐於 河 之湄……后野火烧其庐, 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 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百餘岁卒。”后因以指隐居的生活。 唐 李商隐 《残雪》诗:“ 焦 寝忻无患, 梁园 去有因。” 元 戴良 《次韵春雪禁体》:“卧庐正慕 焦 寝安,扫径却嗟 袁 路断。”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焦暑
酷热。 清 黄景仁 《喜新凉》诗:“经旬苦焦暑,一雨快披襟。”
分類:酷热
《漢語大詞典》:焦懆
同“ 焦躁 ”。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 明 冯惟敏 《锁南枝·题怨》曲:“心中焦懆,盼不到参横月落,如何是好!”《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 张飞 听得心焦懆,持刀出阵与他争。”
《漢語大詞典》:焦烦(焦煩)
着急烦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常常感到焦烦,但力所能做的,就做。” 萧红 《生死场》四:“ 赵三 焦烦着,他看着一只鸡被孩子们打住。”
《漢語大詞典》:焦红(焦紅)
谓火红色。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緑罗裾。”
《漢語大詞典》:焦侥(焦僥)
古代传说中的矮人。亦指传说中古国名。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 焦侥之国 , 几 姓,嘉穀是食。” 袁珂 校注:“周饶、焦侥,并侏儒之声转。”荀子·富国:“譬之是犹 乌获 与 焦侥 搏也。” 杨倞 注:“ 焦侥 ,短人,长三尺者。”《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曰 焦侥 。” 高诱 注:“ 焦侥 ,短人之国也,长不满三尺。”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 嵩 华 , 焦侥 之脛不足以测沧海。” 章炳麟 《訄书·原人》:“是数族者,在 亚细亚洲 则谓之戎狄。其化皆晚,其性皆獷……惟西南 焦侥 从人,长三尺,莫知其谁氏。”
《漢語大詞典》:焦没
谓被火烧焦和被水淹没;毁灭。荀子·议兵:“以 桀 诈 尧 ,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汉书·西南夷传》:“虽有 孙 吴 将, 賁 育 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勇亡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