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焦穫  拼音:jiāo hù
地名。古代周之地名,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诗经。小雅。六月》:「整居焦穫。」《史记。卷一一○。匈奴传》:「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泾渭之閒,侵暴中国。」
《国语辞典》:焦仲卿  拼音:jiāo zhòng qī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后汉建安中为庐江小吏。妻刘兰芝贤淑,却不得婆婆欢心,仲卿只好遵母命,休掉兰芝。兰芝回到娘家,被逼改嫁,于是投水自杀。仲卿闻讯,自缢于庭树。
《分类字锦》:焦铜(焦铜)
博物志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箭长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尺馀以焦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之好射鶀雁罗鸗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
分类:矢箭
《漢語大詞典》:焦朽
(1).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味苦,其臭焦。”又:“﹝孟冬之月﹞其味咸,其臭朽。”后指火焦木朽的气味。列子·仲尼:“鼻将窒者,先觉焦朽。” 张湛 注:“焦朽有节之气,亦微而难别也。”
(2).犹枯萎。 晋 傅玄 《答程晓》诗:“赫赫明明,天人合和;下罔遗滞,焦朽斯华。”
《漢語大詞典》:焦元
见“ 焦原 ”。
《漢語大詞典》:焦原
(1).巨石名。尸子卷下:“ 莒国 有石焦原,广寻长五百步,临万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执彫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趾。”旧注引尸子:“ 莒国 有石焦原者,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 莒国 莫敢近也。有以勇见 莒子 者,独却行齐踵焉,所以称於世。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贤者之於义,必且齐踵,此所以服一时也。” 李善 注:“彫虎以喻贫,试象以喻竭力,焦原以喻义。”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2).引申喻戒惧。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而超居上礼,邈乘峻爵。静念隆替,焦原非譬。”
(3).亦作“ 焦元 ”。干旱的土地。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雷震数声,甘泽大澍,焦原赤野,无不滋润。” 唐 陆龟蒙 《以毛公泉大谏清河公》诗:“霏霏散为雨,用以移焦原。”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照丘陵而恐是焦元,蒸陇亩而皆成赤地。”
《國語辭典》:烧焦(燒焦)  拼音:shāo jiāo
因加热过度而碳化或枯乾。如:「炉子里的蕃薯因为烤得太久而烧焦了。」
《骈字类编》:风焦(风焦)
唐 贯休 夜对雪寄杜使君 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
《漢語大詞典》:乾焦
干燥枯焦。法苑珠林卷九:“头髮蓬乱,脣口乾焦。”《西游记》第七五回:“人筋缠在树上,乾焦晃亮如银。”
分類:干燥枯焦
《韵府拾遗 元韵》:焦门(焦门)
淮南子主术训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
《漢語大詞典》:焦聒
聒噪。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孩儿又语言焦聒,大嫂又性命颠危。”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不知俺家中有甚的人焦聒。”
分類:聒噪
《漢語大詞典》:焦饭(焦飯)
锅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吴郡 陈遗 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饭, 遗 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輒贮録焦饭,归以遗母。”
分類:锅巴
《漢語大詞典》:焦迫
焦急。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心计焦迫,进退罔躓。”
分類:焦急
《漢語大詞典》:焦寝(焦寢)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常结草为庐於 河 之湄……后野火烧其庐, 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 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百餘岁卒。”后因以指隐居的生活。 唐 李商隐 《残雪》诗:“ 焦 寝忻无患, 梁园 去有因。” 元 戴良 《次韵春雪禁体》:“卧庐正慕 焦 寝安,扫径却嗟 袁 路断。”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焦暑
酷热。 清 黄景仁 《喜新凉》诗:“经旬苦焦暑,一雨快披襟。”
分類:酷热
《漢語大詞典》:焦懆
同“ 焦躁 ”。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 明 冯惟敏 《锁南枝·题怨》曲:“心中焦懆,盼不到参横月落,如何是好!”《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 张飞 听得心焦懆,持刀出阵与他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