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焦死
(1).枯死。墨子·非攻下:“寒暑杂至,五穀焦死。” 郭沫若 《瓶》诗之三五:“你的信已经成了我的灵魂,我的灵魂已经为你焦死。”
(2).极言焦急。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我着 刘道姑 借钱去,这早晚怎生不见回话,好焦死人也。”
分類:枯死焦急
《漢語大詞典》:焦烟(焦煙)
亦作“ 焦烟 ”。 热气;火烟。《文选·鲍照〈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 李善 注:“焦烟,盖热气也。” 南朝 宋 鲍照 《飞蛾赋》:“凌焦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
分類:热气火烟
《國語辭典》:焦虑(焦慮)  拼音:jiāo lǜ
1.忧愁苦思。唐。温庭筠〈上蒋侍郎启〉二首之二:「劳神焦虑,消日忘年。」《聊斋志异。卷一○。何仙》:「我适至提学署中,见文宗公事旁午,所焦虑者殊不在文也。」
2.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包含心理感受与生理反应,通常缺乏明确的成因。
《漢語大詞典》:焦坑
亦作“ 焦坑 ”。 茶名。产于 粤 赣 边 大庾岭 下。味苦,久方回甘。 宋 苏轼 《焦坑寺》诗:“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聊试雨前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焦阬产 庾岭 下,味苦硬,久方回甘。”
分類:大庾岭
《漢語大詞典》:焦热(焦熱)
犹酷热。《淮南子·兵略训》:“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寧,吏民不相憀。” 唐 方干 《上张舍人》诗:“此地清廉惟饮水,四方焦热待为霖。”
分類:酷热
《漢語大詞典》:发焦(發焦)
(1).感到着急。《三侠五义》第一回:“ 刘后 心内发焦,説:‘我何不以毒攻毒,叫 陈林 掌刑追问。’” 梁斌 《播火记》二三:“ 朱老星 唔唔哝哝地说:‘到底不如早来之好,叫别人心上发焦。’”
(2).烧焦并散发出焦味。如:火太猛,锅里的鱼发焦了。
《骈字类编》:土焦
宋史苏云卿传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國語辭典》:焦躁  拼音:jiāo zào
心焦气躁。《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王明耀那里竟是音信全无,心里不觉焦躁起来。」也作「焦皂」、「焦燥」。
《漢語大詞典》:焦乾
1.极其干燥。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困》:“振急絶理,常阳不雨。物病焦乾,华实无有。”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晒得焦干的玉米棒、高粱穗捆得好好的。”
2.喻拮据。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这几日不曾见他,就弄我手里都焦乾了。”
分類:拮据干燥
《國語辭典》:上焦  拼音:shàng jiāo
中医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内含心、肺、食管等。主要功能为呼吸、血液循环等。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医上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漢語大詞典》:忧焦(憂焦)
忧愁焦急。 唐 孟郊 《晚雪吟》:“天念岂厚薄,宸衰多忧焦。”
分類:忧愁焦急
《漢語大詞典》:焦肺
谓使肺燥热。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乾肝,焦肺。”
分類:燥热
《漢語大詞典》:焦旱
大旱。 宋 曾巩 《诸寺院谢雨文》:“果获滂沱之泽,大苏焦旱之田。”
分類:大旱
《國語辭典》:焦急  拼音:jiāo jí
极度焦虑发急。《西游补》第一二回:「却不见个师父,越发心中焦急。」
分類:焦急着急
《漢語大詞典》:焦燥
(1).干枯,干燥。南史·齐东昏侯纪:“剗取细草,来植阶庭,烈日之中,至使焦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栗:“日出晒,令栗肉焦燥。”
(2).同“ 焦躁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出:“几番焦燥,命直不好,埋寃知是几宵。”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姑娘也焦燥起来,教庄家往东村寻取儿子,并无踪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懊恼着,并且焦燥地眯起眼睛向四外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