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急得有如热锅中的蚂蚁(急得有如热锅中的蚂蚁)  拼音:jí de yǒu rú rè guō zhōng de mǎ yǐ
形容非常焦急,如同在热锅中四处乱窜的蚂蚁一般。如:「因女儿彻夜未归,她急得有如热锅中的蚂蚁。」
《国语辞典》:心焦如火  拼音:xīn jiāo rú huǒ
形容人心中焦急,如著了火一般。《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也作「心焦如焚」。
《国语辞典》:忧心如惔(忧心如惔)  拼音:yōu xīn rú tán
惔,火烧。忧心如惔比喻非常忧虑焦急。《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也作「忧心如焚」。
《国语辞典》:又急又气(又急又气)  拼音:yòu jí yòu qì
既焦急又生气。《红楼梦》第六八回:「我是『耗子尾上长疮,──多少脓血儿』,所以又急又气,少不得来找嫂子。」也作「又气又急」。
分类:焦急生气
《國語辭典》:坐不安席  拼音:zuò bù ān xí
形容心绪不宁,焦躁难安。《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张飞传》:「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王充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
分類:焦急不安
《国语辞典》:搓手顿脚(搓手顿脚)  拼音:cuō shǒu dùn jiǎo
形容极为焦急或不耐烦时的动作。如:「都在节骨眼了,却出此纰漏,急得他搓手顿脚。」也作「搓手跺脚」、「搓手顿足」。
《国语辞典》:搓手跺脚(搓手跺脚)  拼音:cuō shǒu duò jiǎo
形容极为焦急或不耐烦时的动作。《三侠五义》第二八回:「自己又不会水,急的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无法可施。」也作「搓手顿脚」、「搓手顿足」。
《漢語大詞典》:腹热肠慌(腹熱腸慌)
元 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手脚儿不知高下,身肢儿没处顿放,空教我腹热肠慌。”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鼻痛心酸雨泪抛,腹热肠慌乱刀绞。”亦作“ 腹热肠荒 ”。 元 荆干臣《醉花阴·闺情》套曲:“心劳意攘,一会家情牵恨惹,一会家腹热肠荒。”
《國語辭典》:腹热心煎(腹熱心煎)  拼音:fù rè xīn jiān
形容心中非常焦急。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他那里眼送眉传,我这里腹热心煎。」
《漢語大詞典》:干着急(乾着急)
焦急而无济于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边拴着的听了,只乾着急,苦挣不脱。” 巴金 《家》三十一:“从 觉慧 这里既然得不到消息,而 觉民 的条件又无法接受, 觉新 和 周氏 两人也只有干着急。”
《漢語大詞典》:乾着急
焦急而无济于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边拴着的听了,只乾着急,苦挣不脱。” 巴金 《家》三十一:“从 觉慧 这里既然得不到消息,而 觉民 的条件又无法接受, 觉新 和 周氏 两人也只有干着急。”
《國語辭典》:猴急  拼音:hóu jí
焦急。如:「你别这么猴急,等水开了再喝也不迟!」也作「喉急」。
分類:焦急
《漢語大詞典》:急痛攻心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梁羽生 《江湖三女侠》第三五回:“ 冯瑛 这时急痛攻心,也无暇再问 王陵 是谁,挥剑又向 萨天剌 急刺。”
《漢語大詞典》:急痒(急癢)
方言。形容十分焦急。 梁斌 《播火记》七:“ 冯大奶奶 见他老是明白不过来,心里急痒。”
分類:方言焦急
《漢語大詞典》:急急慌慌
焦急慌忙。《西游补》第六回:“那猴头怒眼而视,一把揪住了我,丢我在 花雨楼 中,转身跳去,我在 花雨楼 中,急急慌慌偷眼看他走到那里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列公,且莫急急慌慌的要听那 十三妹 到底怎的个归着,待説书的把 纪献唐 的始末原由,演説出来。”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 石得富 急急慌慌让担架停放好,重新大声喊叫时,已经看不见 金树旺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