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忧心如焚(憂心如焚)  拼音:yōu xīn rú fén
内心忧虑有如火在焚烧。比喻非常焦虑不安。三国魏。曹植 释愁文:「予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三国演义》第八○回:「忧心如焚,命不久矣。」也作「忧心如惔」。
《國語辭典》:忧心如捣(憂心如擣)  拼音:yōu xīn rú dǎo
语本《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比喻心中焦虑难安。《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臣曾不能吐奇举善,上以光赞洪化,下以输展万一,忧心如捣,假寐忘寝。」《孽海花》第二六回:「从他受事到今,两三个月里,水陆处处失败,关隘节节陷落,反觉得忧心如捣,寝馈不安。」
《漢語大詞典》:油浇火燎(油澆火燎)
形容焦急。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一章二:“ 齐标 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分類:焦急
《國語辭典》:抓耳挠腮(抓耳撓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在喜悦、生气、焦急或苦闷时的神情。《西游记》第一回:「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听了,喜的抓耳挠腮。」也作「爬耳搔腮」、「抓耳搔腮」。
《漢語大詞典》:抓心
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柳青 《狠透铁》:“他只生自己的气,因为自己是党所依靠的人,理应给社员办好事情而办不好,真急得他抓心啊。”
《漢語大詞典》:踢脚
跺脚。人在愤怒或焦急时的动作。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 楚用 连连踢脚道:‘你还要怄我!’”
《漢語大詞典》:小祖宗
(1).奴仆在焦急时对年轻主子的一种称呼。红楼梦第九回:“ 李贵 道:‘小祖宗,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红楼梦第五二回:“急的 晴雯 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
(2).今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埋怨、责备小孩顽皮时亦用之。
《漢語大詞典》:心绪不宁
焦急不安。例如:他到家以前一直心绪不宁。
坐立不安,焦虑或不合常规地行动,或没有效果地极大忙乱。例如:她干家务时心绪不宁,时常停下来聊天。
《國語辭典》:心急火燎  拼音:xīn jí huǒ liào
心中十分焦急,就像著了火一般。如:「眼见搭火车快来不及了,他心急火燎,活像热锅上的蚂蚁。」
《國語辭典》:心急如焚  拼音:xīn jí rú fén
形容心中十分著急,如火烧一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
分類:焦急
《漢語大詞典》:心焦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柯岩 《追赶太阳的人》三:“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国语辞典》:牛回磨转(牛回磨转)  拼音:niú huí mò zhuàn
形容人心情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三回:「急得敬济只是牛回磨转,转眼见金莲身底下露出钥匙带儿来。」也作「油回磨转」。
《国语辞典》:搔耳抓腮  拼音:sāo ěr zhuā sāi
形容焦急烦躁的模样。《文明小史》第四回:「两个洋人也是急得搔耳抓腮,走头无路。」
《国语辞典》:搔首抓耳  拼音:sāo shǒu zhuā ěr
形容人想不出办法,焦急烦躁的模样。《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王柏臣那面也晓得了,急得搔首抓耳,坐立不安。」也作「搔头摸耳」。
《国语辞典》:口隔心慌  拼音:kǒu gé xīn huāng
形容心怀鬼胎,焦急慌张。《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大保、小保被问,口隔心慌,答应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