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团团转(團團轉)  拼音:tuán tuán zhuàn
绕来绕去。形容人著急或忙碌的样子。如:「他出去一天一夜没回家,急得他妈妈团团转。」
《漢語大詞典》:皇灼
惶恐焦急。 宋 王明清 《挥麈录》卷十一:“ 康国 始知为諫官,惊悵恐怖,脚蹙踏子飜空,灰火满地,皇灼而退。”
分類:惶恐焦急
《漢語大詞典》:惭灼(慚灼)
亦作“慙灼”。 羞惭焦急。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谢骠骑表》:“伏承詔书加臣驃骑将军……仰当天宠,伏抱慙灼。”
分類:羞惭焦急
《國語辭典》:乾热(乾熱)  拼音:gān rè
1.乾燥炎热。如:「仙人掌能够适应乾热的气候。」
2.只能心中渴望,却无法得到。《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却是船家虽在岸上,回转头来就看得船上见的,只好话说往来,做不得手脚,乾热罢了!」
《漢語大詞典》:荒悴
焦急忧伤。荒,通“ 慌 ”。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
分類:焦急忧伤
《漢語大詞典》:惭急(慚急)
亦作“慙急”。 羞愧焦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 捉臂狎之。女慙急,峻拒曰:‘奴虽贫,要嫁,何贵倨凌人也!’”
分類:羞愧焦急
《國語辭典》:跳脚(跳腳)  拼音:tiào jiǎo
因焦急或发怒而跺脚。如:「这事要等待机会,你现在急得跳脚又有什么用?」
《漢語大詞典》:灼怛
焦急悲痛。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目见危殆之事,无不为之灼怛惊□而赴救之者。” 唐 皮日休 《九讽·正俗》:“内灼怛以如倳兮,復何知其所愬。”
分類:焦急悲痛
《国语辞典》:火烧心(火烧心)  拼音:huǒ shāo xīn
比喻心中焦急。如:「这是火烧心的事。」
《国语辞典》:乾著急  拼音:gān zhāo jí
焦急而没办法解决。如:「别在这里乾著急,快想办法解决。」
《國語辭典》:燥灼  拼音:zào zhuó
心中焦急如焚。唐。符载〈上襄阳楚大夫书〉:「上无以供养尊长,下无以抚字孤稚,彷徨燥灼,内热如疾。」
分類:焦急
《漢語大詞典》:燥火
(1).烈火。《西游记》第六二回:“单道 唐三藏 师徒四众……借得纯阴宝扇,搧熄燥火遥山。”
(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方将下山,而归路已迷,心中燥火如烧。”
《漢語大詞典》:悼灼
痛心焦急。《后汉书·楚王英传》:“国家始闻 楚 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怀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
《漢語大詞典》:燋战(燋戰)
焦急战栗。燋,通“ 焦 ”。《宋书·王景文传》:“虽加恭谨,无补横至,夙夜燋战,无地容处。”
分類:焦急战栗
《漢語大詞典》:怨怨焦焦
哀伤焦急貌。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呀,见孩儿卧血泊,那一个哭哭号号,这一个怨怨焦焦,连我也战战摇摇,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
分類:哀伤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