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炎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八炎火地狱同。
八寒八热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啖食众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三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三、呵罗罗,四、阿婆婆,五、睺睺,皆寒颤声;六、沤波罗,寒逼其身,作青莲华色;七、波头摩,红莲华色;八、摩诃波头摩,大红莲华色;八寒冰八炎火,即八寒八热。
【佛学常见辞汇】
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睺睺、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此八狱在铁围山底;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众热、无间,此八狱在阎浮地下,五百由旬处,重累而住。
八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八大地狱同。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限量。)
〔一、想地狱〕,此狱,俱舍论中亦名等活地狱。显宗论云:其中众生,手生铁爪,其爪长利,互相瞋忿,怀毒害想,以爪相攫,肉即堕落;或被斫刺磨捣,想为已死,冷风吹之,皮肉还生,寻复活起,故名想地狱。
〔二、黑绳地狱〕,谓此狱中,狱卒以热铁绳絣牵罪人,然后斩锯;复有恶风吹热铁绳,笼络其身,烧皮彻肉,焦骨沸髓,苦毒万端,故名黑绳地狱。
〔三、堆压地狱〕,此狱,亦名众合地狱,狱中有大石山,罪人入至其中,山自然合,堆压其身,骨肉糜碎,故名堆压地狱。
〔四、叫唤地狱〕,谓受罪众生,既至此狱,狱卒以其罪人掷大镬中,沸汤烹煮,受诸痛苦,号咷叫唤,故名叫唤地狱。
〔五、大叫唤地狱〕,谓狱卒既将罪人沸汤烹煮已,业风吹活;又捉向热铁鏊中煎熬,痛苦极切,发声大叫,故名大叫唤地狱。
〔六、烧炙地狱〕,谓此狱以铁为城,烈火猛燄,内外烧炙,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名烧炙地狱。
〔七、大烧炙地狱〕,谓狱卒将彼罪人,置铁城中,烈火烧城,内外俱赤,烧炙罪人;又有火坑,火燄炽盛,其坑两岸,复有火山,捉彼罪人,贯铁叉上,著于火中,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名大烧炙地狱。
〔八、无间地狱〕,谓有罪众生,至彼受苦,无有间歇,故名无间。此于八热中又为最重之狱也。成实论明五种无间:一者,趣果无间。谓有极重罪者,即向彼狱受其果报,无有间歇。二者,受苦无间,谓至彼狱受诸痛苦,无有间歇。三者,时无间。谓至彼狱受苦,时节无有间歇。四者,命无间。谓彼地狱,寿命一中劫,无有间歇。五者,形无间。谓彼地狱受罪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身形无有间歇也。(一中劫者,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也。)
三热
【佛学大辞典】
(名数)龙种有三种之热恼,又云三患。长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三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著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是患。三者举阎浮提所有龙王各在宫中娱乐时,金翅大鸟入宫搏撮,或始生方便欲取龙食,诸龙怖惧,常怀热恼,唯阿耨达龙无如是患。若金翅鸟生念欲往即便命终,故名阿耨达。」大楼炭经一曰:「天下馀诸龙以三热见烧,阿耨达龙王不以三热见烧。」(三热即前经之三患)。
大焦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大地狱之第七。(参见:焦热地狱)
五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外道之苦行。热五体于火也。
炎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Tapana,八大地狱之第六。火随身起,热苦不堪,故曰炎热。见俱舍论世间品。
【佛学常见辞汇】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阿鼻焦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阿鼻之猛火烧人,故曰阿鼻焦热。
舍利弗风热
【佛学大辞典】
(传说)舍利弗为阿罗汉之圣者,尚不舍有漏之依身,故不能免风等之热病。光明文句曰:「虽入有涅槃,犹有果身在,身子风热,毕陵伽眼病。」
除一切热恼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除盖障院八菩萨之一尊也。(参见:除盖障院八菩萨)
除一切热恼菩萨印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义释十谓其印为与愿手。真言:系,缚啰驮(与愿也,以离因之法,而得满一切众生愿也),缚啰钵啰钵多(先得也,先若不得所愿者,云何能授与人耶?由先得所愿,皆自满足故,今忆本所愿,而与一切众生,令除一切热恼也,所以者何?尊者本立誓愿,志求佛道,今已得之故,当忆本所愿度一切众生,皆念入佛道也),莎诃(成就)。He varada vara pra%ptasva%ha%。
无热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语阿耨达阿那婆达多。法华义疏二曰:「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
无热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五净天之第二、在于色界。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五净天之第二天名。
【三藏法数】
热即热恼。谓此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故名无热天也。(机括独行者,机谓弩牙,括与筈同,谓箭所受弦之处,皆取可发之义,以喻于心也。前苦乐之境虽灭,犹存能灭之念,故云机筈独行。至此天中,研究此心与境交接之念,无依无处,则无热恼,故云研交无地也。)
无热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又云无热恼池。梵名阿耨达池Anavatapta又,Anavadatta,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匝八百里,赡部洲之中心也。住于此之龙王,名阿耨达龙王。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三徙多河,四缚刍河。无热恼池纵横正等,面各五十踰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非得通人无由能至。」西域记一曰:「赡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无热恼,旧曰阿耨多池,讹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
焦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大地狱中之第六为炎热地狱,又云焦热地狱见。三界义。